羽聯加大對“即時回放系統”的投入 完善規則
羽聯2017年總決賽
2018賽季,世界羽聯加大了對“即時回放系統”的投入以及關聯規則的修訂完善
2013年5月,世界羽聯年度大會通過了這些試驗規則,“即時回放系統”自此在超級系列賽及以上級別的賽事中廣泛運用。這期間經歷了以下三個方面的變化。
1、挑戰權的變化
從啟用“即時回放系統”時允許每方運動員在一場比賽中有兩次挑戰權,到2016年6月修改為允許每方運動員在一場比賽的每一局有兩次挑戰權,其相應的文字條款也對應進行了修訂完善。例如,到了2016年11月,就再次對“附錄7”的規定進行了修訂完善,其中關鍵的3.1修改為“在一場比賽的每一局中,每方運動員可以對球落點的宣判進行無數次的挑戰,直至挑戰失敗兩次”。
2、可挑戰的線的數量變化
從開始啟用時的只有6條線上的球的落點可以挑戰(4條邊線和2條端線),到2017年的全部10條線都可以挑戰,可見世界羽聯加大了在這方面的投入。因為每次賽事用到的這些系統都是從鷹眼公司購買的,據了解是按覆蓋的線的多少來購買,而且操作人員也是鷹眼公司派來的專業技術人員。
3、對“即時回放系統”結果的裁決者的變化
從開始啟用時的由裁判長在看回放后對被挑戰的球的落點進行裁決,到后來由指定的技術官員(通常是裁判員),再到2016年底的完全由“即時回放系統”自動回放生成信息并做出判斷及裁決,已經不再需要技術官員參與裁決了。對應的“建議”也在2016年11月更新,但由于世界羽聯章程規定的原因,對應的“規則”17.5.2條款直到2017年5月的年度大會通過后才給予了正式修訂,隨后該條款即更改為:“當有即時回放系統時,由該系統對球的落點宣判的挑戰予以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