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菲:不再“無所謂” 喚醒更強大的自己
陳雨菲
2017年末,陳雨菲的球迷都會為她開心,因為憑借在中國香港公開賽上戰勝直接競爭對手內維爾,她在最后關頭擠進了本年度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排名前8,理論上獲得了參加總決賽的資格。唯一的變數是獲得2017年世錦賽女單冠軍的奧原希望,如果她選擇接受總決賽的外卡,陳雨菲將被“擠”出總決賽。
總決賽開賽之前,奧原希望正式宣布將因傷放棄本次總決賽,這樣陳雨菲就順利獲得參加總決賽的資格。很多人都為這個結果感到高興,一是因為總決賽中國女單滿額參賽,對處于低谷的女單是一個好消息;二是對于年輕的陳雨菲來說,這樣的大賽是處于成長期的她非常需要的。
身邊的人都在為陳雨菲的“幸運”開心,但陳雨菲本人卻顯得不太上心。關于自己能否最終參加總決賽,她自己一直沒有太在意,確切的消息是朋友看到后轉發給她的。陳雨菲說:“其實我沒有很關心這件事,覺得如果去不了就去不了唄,說明實力還不夠,好好練練,明年再去。”
和平時一樣,陳雨菲對待很多事都會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什么情況在她看來都是可以接受的。她在浙江隊的教練王琳這樣評價她:“陳雨菲就是脾氣太好了,在場上霸氣不夠。”
從青年賽主力到成年隊尖兵,陳雨菲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她說,一批師姐們的退役給了她走到一線的機會,現在的自己已經越來越清楚,在一線不僅僅代表認可,更多的是一種責任。
成長的迷茫期
2016年的亞青賽和世青賽對于陳雨菲來說很重要,這是她第四次參加國際青年賽事,也是最后一次。在之前的三屆國際青年賽當中,她始終與單項冠軍無緣,在團體賽中也非頭號主力。2016年出征亞青賽和世青賽之前,陳雨菲都在心里默默地對自己說:“全力以赴,這是最后的機會了。”
隨著山口茜等強手超齡退出青年賽場,1998年出生的陳雨菲成為2016年國際青年賽事上奪冠的最大熱門。她從沒覺得冠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但是她有預感,自己奪冠的幾率很大。果然,2016年的亞青賽、世青賽,她把能拿的冠軍都拿到了。
“這是積累的結果。”直到現在,陳雨菲依然把踏踏實實的積累當作自己進步最有效的法寶。“2016年的青年賽之前,自己也參加了三年的青年賽,也是從實力不如別人到慢慢進步、超過對手,直到拿到最后的冠軍。這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積累的東西到了,結果自然就有了。”
其實,從2016年開始陳雨菲已經在國家一隊和李雪芮、王儀涵、王適嫻等大隊員一起訓練了。在她眼中,師姐們訓練時最大的特點就是認真、嚴謹。這看上去平淡無奇的特點,反應到實戰對抗中,就是更少的失誤和更高的勝率。在同一個球館訓練,陳雨菲經常會在訓練間隙偷看旁邊場地師姐們的訓練。從那時起,她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有能力和師姐們并肩作戰!但具體時間,那時的她并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我希望盡快吧!”
和師姐們并肩作戰,對于國家隊女單來說其實就是要頂到一線,為整個女單組、整個國家隊摘金奪銀。2016年里約奧運會結束后,陳雨菲的能力已經逐漸讓她接近和師姐們并肩作戰的高度,此時的她也來到了一線,只不過有一些無奈。奧運會結束后,王儀涵、王適嫻從國家隊退役,李雪芮進入手術后的康復期,準確地說,陳雨菲是被推到一線的。她想和師姐們并肩作戰,但她卻不得不接過師姐們手中的接力棒,和同樣年輕的何冰嬌、陳曉欣等一起承擔重任,而且還沒有了師姐們的帶領。陳雨菲說:“如果師姐們沒有退役,我自己的能力還沒有達到一線那么高,只不過當時的情況,自己只能被頂到一線。”
成為一隊主力,意味著陳雨菲將獲得更多的比賽機會,能在這些比賽當中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但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更重的責任。教練組并沒有給陳雨菲太多的硬性規定,只是和她說了這樣一段話:“現在你需要承擔更多的壓力,要為中國女單爭取更多的榮譽。”教練告訴陳雨菲,她需要提升的是責任心。可當時的她并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我覺得那時候自己不是特別有責任心,總覺得前面有大隊員,自己不需要做什么。但突然被推到了一線,好像一下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該怎么做了。
位置改變了,陳雨菲有些迷茫。好在她沒有慌亂,依然兢兢業業地對待每一堂訓練課。雖然她不知道下一步自己該怎么做,但是過去的經歷告訴她,踏踏實實去積累,不會錯。更多的時候,陳雨菲會在訓練中逼自己一把,因為她覺得,想要擔起責任,自己需要突破。
時間來到2017年,陳雨菲獲得了更多參賽機會,只不過受困于積分,她更多只能參加黃金賽級別的比賽。教練組給她的任務也很明確:目標就是每一個黃金賽的冠軍,盡快提升自己的積分,去打超級賽。
泰國大師賽半決賽輸給了泰國的布桑蘭,瑞士公開賽決賽不敵隊友陳曉欣,中國大師賽輸給了日本的川上沙惠奈,在最該奪冠軍、搶積分的三站黃金賽中,陳雨菲都沒有取得理想中的成績。在同一時間段的其他比賽當中,她輸給了孫瑜、戴資穎、山口茜。
“太想結果,心態就起了變化,過程就做不好。”陳雨菲這樣總結那個時間段的自己。這樣的感覺在泰國大師賽輸給布桑蘭時尤為明顯。那場比賽的第一局,陳雨菲一度17比7大比分領先,可最終那一局她是以21比18險勝。她說:“感覺領先那么多,第一局肯定拿下,人就松了,讓對方有了連續追分的機會。等追上來之后,自己又不得不重新提速去拿下那一局,結果這樣一弄,打亂了自己的節奏,體能分配就出現了問題。”決勝局,陳雨菲開局曾7比4領先,被對方反超后,她也頑強地將比分追到了16平,可之后體能出現問題的她連丟了5分。
其實,在此之前,陳雨菲也參加過一些黃金賽,只不過以鍛煉為主的目的讓她對于結果不會那么重視。如今,成績的壓力實實在在地壓在她肩上,她不得不去想更多的東西。2017年上半年,她并沒有做好準備,在黃金賽中連連失利,這也讓她產生了一絲消極情緒:“黃金賽都那么難打,那以后打超級賽,我估計自己會是第一輪就被淘汰的那一批,這還怎么去擔責任啊。”
“成年賽真的不好打!”沒來得及享受青年賽場勝利的喜悅,陳雨菲就在2017年上半年陷入了迷茫。
改變從氣勢開始
生活中的陳雨菲是個好脾氣,她自己對這種性格的定義是“無所謂”。因此,她從小到大幾乎沒有什么大的心理困境,因為任何困難她都可以用“無所謂”平穩渡過。從心理調節方面來說,陳雨菲的這種性格堪稱完美,但是在講究競爭的體育比賽中,這樣的性格卻有些缺乏霸氣。
2017年蘇迪曼杯首次來到澳洲大陸,陳雨菲也在黃金海岸迎來了自己的蘇迪曼杯首秀。對于這次入選中國隊的出征陣容,陳雨菲還是表現出了一如既往的“無所謂”:“之前就知道這次蘇迪曼杯女單可以去3個人,按照世界排名我應該可以去,所以等教練正式通知我的時候,我沒覺得特別興奮。”
在飛往澳大利亞的飛機上,陳雨菲很自然地想象著即將到來的蘇迪曼杯首秀。從小她就特別喜歡打團體賽,原因很單純:“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事情,大家好了,我才能好。”從她的話語中,很難聽到類似于集體榮譽或者團隊精神這樣高度的詞匯,更多的是一種樸素的善良。
小組賽第二場,中國隊對陣泰國,從雙方實力來看,女單會是爭奪的關鍵。中國隊全是新人擔綱,而泰國隊則有世錦賽冠軍拉差諾坐鎮,是最重要的得分點。到達黃金海岸后,陳雨菲一直主動請戰,希望自己能在賽場上為隊伍拿分。對陣泰國隊前,她得到了通知:“下一場比賽你上!”
在此之前,陳雨菲和拉差諾在2016年韓國公開賽上交過一次手,陳雨菲以兩個21比17取勝。她說:“我覺得那場比賽讓我上,就是因為我之前贏過她,心理上有優勢。”面對自己的第一場蘇迪曼杯比賽,陳雨菲非常認真,賽前準備時,她反復和教練觀看和討論拉差諾的技術錄像,力爭做到萬無一失。用戰勝世界冠軍的方式為隊伍拿分,那是一件很提氣的事!陳雨菲這樣想。
沒想到第二天的比賽,對方派出的是年輕的磋楚沃,這是一個從青年賽場起就沒有贏過陳雨菲的對手。陳雨菲很意外,但同時也很高興,因為較弱的對手讓她更有把握贏得自己在蘇迪曼杯上的開門紅。2比0,陳雨菲輕松取勝。獲勝后的她回到看臺和隊友們擊掌慶祝,這時她才真正體會到,為什么師哥師姐們會和她說團體賽比單項賽更重要,但是團體賽會比單項賽更有成就感。
出于戰略考慮,之后的比賽陳雨菲沒有獲得出場機會。在看臺上,她目睹了中國隊在決賽中負于韓國隊,看到了女單主管教練員張寧在丟掉冠軍后掉下了眼淚,平靜的外表下,內心已經起了波瀾。她對自己說:“如果我能力再強一點,如果我能像師姐們那樣有絕對的實力,我就可以上場比賽了,就可以為隊伍拿分了。但現在的我還做不到,真是不爭氣!”第一次,陳雨菲覺得過去那種“無所謂”的狀態,已經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回到北京,陳雨菲在訓練中更加刻苦。世錦賽前到成都集訓期間,陳雨菲的體重增加了,這對于一直以來因為身材偏瘦而力量欠缺的她來說是個好消息。她自己清楚,身體素質的提高是集訓時更加投入的力量練習帶來的。和過去一樣,踏踏實實地付出和努力,總會給陳雨菲帶來進步。(羽毛球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