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李決不只為勝負更是情結 看一場少一場需珍惜
林丹李宗偉
當林丹和李宗偉相聚在本屆全英八強戰,不知道有多少人感慨,終于等到你還好沒放棄!盡管這只是一場八強戰的邂逅,我們也清楚他們都不處在人生最巔峰,林李大戰第40回不見得有多精彩紛呈,但當林李決與費納決以全世界體育愛好者情結的方式存在,他們的相愛相殺在我們看來,即使形式大于內容、意義大于結果都變得無所謂。
當被問道如果人生中拍最后一部電影,最想拍什么,吳宇森給出這樣的答案:“我很想把我跟徐克的交情拍成武俠電影,片名暫定為《劍王與劍王》,從成為朋友到經歷的一些事情,這是劍王與劍王對決,最后進入很高的境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羽壇也是江湖,李宗偉與林丹的恩怨情仇也足以拍成一部《球王與球王》。
他們與吳宇森和徐克一樣的是,在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輪回之間未忘兄弟情,讓世人清楚,真朋友不懼怕有矛盾有對抗,而是無論過了多少年都在內心深處給彼此留一個地方,就像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還會再相逢。
當流連忘返費納決,我們腦海中總是浮現出太多經典畫面,回首過去39次林李大戰,同樣有一些時刻成為記憶中的永恒。讓我們刻骨銘心和魂牽夢繞的是,北京奧運會林丹力挫李宗偉終于奧運圓夢,那時的林丹壯志滿懷,李宗偉壯志未酬,而倫敦奧運會成功衛冕的林丹奔跑慶祝,李宗偉蹲在地上只能黯然神傷。
還有2013年廣州世錦賽當李宗偉受傷倒地,林丹第一時間慰問送溫暖,更難忘的是里約奧運會大戰過后,這次是李宗偉笑到最后,但不妨礙兩位天王赤膊緊緊相擁,那一刻那一幕,我們理解何為英雄惜英雄,也明白了林丹的“我與他是朋友不是敵人”的真諦。
如今林李大戰來到第40回,就像一壺老酒勾起多少回憶,也勾起一個時代的共鳴,而第40回林李大戰也猶如我們的人生,正所謂人生如減法,見一次少一次,以林丹和李宗偉的一把歲數和一身傷病,林李大戰也是看一次少一次,我們不得不且看且珍惜。
從某種意義上講,第40回林李大戰如同林丹和李宗偉纏斗14年的最好縮影,時光倒影映襯你我青春,象征意義和實際意義絕對高于一切。為何人人都愛林李大戰,從競技體育的角度看,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兩位羽毛球選手,他們在奧運會連續三次巔峰對決,他們的對決無愧為世紀之戰,在互相你死我活的較勁中又互相成就彼此,最終聯手打造羽壇江湖最風光的黃金時代。
里約奧運會結束,根據統計數據,CCTV5的半決賽林李大戰收視率高達5.91%,有球迷直言,倘若決戰是林李大戰收視率能破10%。我們不做沒意義假設,但林李大戰成為最受國人關注的體育盛宴是不爭事實,說這是世界體壇的一塊金字招牌也不為過。
如果僅僅是輸贏,單單是枯燥的勝負紀錄,林李大戰的意義不會超出羽毛球愛好者的范疇。恰恰是與你為敵、不只為勝負,最終讓林李大戰成為國人用青春和歲月凝結的一生情結。在英雄情結推動下,我們在林李大戰中感受到羽球的最高級享受,見證讓人淚目和感動的故事,以及在他們身上有一種精神令人心向神往,用林丹的話說,我們的努力更純粹地展現了體育精神。
我們一路追隨,渴望英雄不死,我們也一路期待,但愿永存吾心。當林李大戰終于迎來第40回,戀林李大戰情結這一刻得到暫時的滿足,但愿林李的征途永不停歇,還能幫我們夢回已逝的光陰。
(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