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打魔鬼賽程成空中飛人 詮釋堅持是人生態度
林丹(資料圖)
從北京到新西蘭的距離大約是一萬二千公里,對于林丹而言,征戰新西蘭公開賽的辛苦真是冷暖自知,還好林丹直落兩局擊敗印尼好手克里斯蒂,拿到新西蘭公開賽冠軍,盡管賽事只有超級300級別,但林丹的付出終得回報,最關鍵的是,超級丹用漂洋過海來奪冠的實際行動昭告天下,自己有堅持到底的態度,也有能力通過不斷打比賽來提升自身競爭力。
還記得曾經的林丹因經常退賽備受詬病,那個時期的李宗偉則是不折不扣的勞模,如今兩人角色倒轉,李宗偉是打打停停,而林丹卻將勞模精神發揚光大。算上新西蘭公開賽,林丹本賽季總共打了六項賽事,在新西蘭打破13個月冠軍荒,也拿到生涯第65冠。
回顧這六站賽事,只有全英賽亞軍和新西蘭站冠軍拿得出手,但比成績更可貴的則是老將的不懈努力和堅持到底。看看林丹的征程,簡直是修煉成真正的空中飛人,從北京到馬來西亞是4651公里,林丹在馬來西亞一輪游,又要去戰印尼賽,而北京到印尼的直線距離是5193公里,這來來回回,打東南亞兩站就要飛個二萬公里左右。隨后林丹奔赴德國打比賽,又要戰全英賽,假如從德國到英格蘭的距離可忽略不計,那歐洲之旅打個來回也得將近一萬五公里。
接下來林丹打亞錦賽,這是在自己家門口作戰,沒有舟車勞頓之苦,但從家門口去戰新西蘭,來回就是二萬四公里左右。這么算下來,林丹到本賽季迄今為止差不多跨越了五萬九公里,不到五個月飛了將近六萬公里,這行程對于老將林丹無疑是嚴峻考驗,但林丹最終抗了過來,并用一座冠軍獎杯證明沒有做無用功。
從東南亞到歐洲再返回國內、再去大洋洲,34歲的林丹是越老越拼,而李宗偉只打了馬來西亞、全英、英聯邦運動會和亞錦賽,比林丹少戰兩項賽事,但除了在英聯邦“窩里橫”,其余賽事都是戰績平平。誠然,李宗偉是決心節省體力將精力聚焦在大賽上,這么做無可厚非,不過效果并不理想,而林丹縱然是給自己不斷加碼,變成十足的空中飛人,但全英奪亞以及300級別賽事奪冠,這張成績單并不賴。
以林丹的資格和身份,完全可以“倚老賣老”,可事實上他沒有以逸待勞,反而比年輕人更拼。之所以決心豁出去,林丹是希望在生涯末期依然有所作為,為國羽軍團書寫最后激情燃燒的歲月,而現以國羽男隊目前競爭力,也不會給林丹“躺冠”的機會,還需要林丹扮演救世主角色。這就要求林丹必須滿血回歸,而狀態和手感回暖靠休戰是此路不通,只有通過打比賽才能更上一層樓,也只有通過更多實戰機會,林丹才能更熟悉后輩的打法和風格,最終在大賽上戰之必勝。
即使費德勒執行“養生網球”策略,也只是選擇對整個紅土賽季高掛免戰牌,并非是只出戰三項大滿貫,同樣要借助硬地和草地熱身,讓自己狀態在澳網和溫網大滿貫賽事上達到巔峰。所以“養生”不代表意味著一味休息,這也是為什么林丹擁有魔鬼賽程,他的目標不是成為賽季獎金王,而是拿出堅持夢想不退役的退役,既然不退就要打出堅持的意義,我們于是就看到超級丹成為積極有態度的超級丹,這與新西蘭公開賽奪冠同樣有意義。
(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