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 鮑春來只為團隊而生個人榮譽無頭銜
鮑春來(微博):這么多年一路走下來,有喜有憂,傷病的伴隨也早以習慣。不過值得欣慰與高興的是有各位朋友不離不棄的支持陪伴。有位朋友說得好,只在乎堅持不懈,所以,不管我今后遇到任何事情與困難,我都繼續努力朝自己的人生理想邁進。
本報記者 金淼
堅持與放棄,三年的掙扎,鮑春來終于在確定自己無望倫敦的時候選擇了轉身,同時卸掉的還有背負了多年“千年老二”的沉重帽子,雖然是以這樣讓人悲涼與不甘的方式。
無論同行、記者還是球迷、粉絲,大家評價鮑春來常會用“好人”一詞來形容,他單純、善良,總是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然而就是這樣的性格成為他運動生涯中最為人詬病的一點,讓人又愛又恨,可謂成也性格敗也性格。
鮑春來身體條件優越,身高臂長,技術細膩,依靠拉吊、結合突擊是其主要得分手段,可以說是性格決定了這樣的打法,而打法又決定了他的運動命運。
綜觀小鮑的國家隊生涯有一個奇特現象,就是往往在團體比賽中無往不利,成為團隊的定海神針,而在男單單項中,卻永遠無法堅持到最后,直到離開國際賽場,也沒有一個國際大賽的男單冠軍頭銜。
在團體比賽中,作為男單二號,他往往是最后一個出場,也決定著比賽的最終勝負,壓力不可謂不大,如果一味地批評他性格軟弱,不夠堅決,此時就顯得不客觀。在這樣的情境中,他上一次告負還是2003年蘇杯上1比2惜敗印尼的陶菲克,此后8年團體賽16次登場保持全勝,創造了一段傳奇紀錄,林丹也不曾做到這一點。在團隊的利益面前,他總是爆發出全部的能量。
林丹,在鮑春來15歲后就成了他在關鍵時刻無法逾越的一道墻,在一次次的相提并論互相對比中,鮑春來永遠顯得缺少霸氣和一顆屬于世界冠軍的堅硬的心,這也是外界一致認定他失敗的主要原因。細膩穩定,這個拯救團隊的利器,一到此時,就變成制約他將對手一劍封喉的弱點,最終也沒能從一流走向超一流,即使削發明志也沒能從頭再來。
從他的博客、微博就可以看出,每次比賽前,小鮑都是帶著自己與球迷的希望而來,每次比賽后,都帶著或多或少的遺憾失望而歸。現在,他終于不必再一遍遍舔拭修復這樣的傷口了,盡管此般結局在這個以成敗論英雄的年代顯得有點諷刺。
不知道逃開了一個名利場,他會不會走入下一個名利場,既然都是他自己的選擇,我們只能祝他一路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