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聯總決賽演倫敦奧運新賽制 林丹:有很大鍛煉意義
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小組賽最后一場,王儀涵咬牙逆轉德國的申克。賽后的混合采訪區內,眾記者三五成群埋頭計算熱烈討論,因為王儀涵在小組賽首場爆冷負于韓國的成池鉉,致使她所在的A組出線形勢一陣混亂,王儀涵、鮑恩、成池鉉三人同為2勝1負形成連環套,最終需通過計算小分決出出線權。
根據賽制,若幾名選手出現連環套的情況,首要以獲勝局數為晉級標準,由于勝局不如鮑恩,原本出線形勢最好的成池鉉被連環套套在了四強之外,最后一輪賽前出線幾率最低的鮑恩,卻憑借一場必要的2比0完勝晉級,而開局不利的王儀涵最終反而以小組第一的身份出線。
這是羽聯超級賽總決賽首次采用小組循環+淘汰賽兩階段的新賽制,八名(對)選手被分成兩組進行小組循環賽,獲得小組前兩名的選手晉級半決賽。明年的倫敦奧運會亦將使用相同的賽制。
昨日,小組賽最后一輪的多場關鍵較量終于體現出新賽制的微妙之處,同樣在小組賽首戰失利的中國男雙風云組合則沒有王儀涵的運氣,他們在與高成炫/柳延星的“生死戰”中敗北,被淘汰出局。“就算你在小組賽中輸了一場,你依舊有機會從小組中出線。”最終成功晉級的鮑恩表示奧運會新賽制為選手提供了更多機會,不過,這樣的賽制也容易讓選手對比賽產生倦怠情緒。與大部分選手一樣,傅海峰表示在小組賽初段對新賽制都不那么適應。
比奧運會更多一處可斟酌的地方是,總決賽新賽制還規定了兩個小組出線的球員在半決賽中進行交叉淘汰,而為了避免同國家選手在半決賽中過早相遇,選手在小組賽末輪也可能進行規避。不過,也為了防止同國家選手在小組賽末輪打默契球操控結果,被抽在同一小組的同國家選手都被安排在首輪進行內戰,這也是風云組合在首輪輸給隊友后無力回天的重要原因。
談及試練新賽制,林丹表示:“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總決賽,新賽制對我來說具有很大的鍛煉意義。”相比之下,以三戰全負結束總決賽之旅的陶菲克則對新賽制看得很淡:“我沒怎么研究賽制,我不在乎。(奧運)小組賽有多少個小組?四個?16支隊伍?對我來說是有好處的。”
南都記者丁淑瑩發自廣西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