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雅典到北京是4年不甘 可以被擊敗但不被超越

新浪體育訊 近日,中國羽毛球運動員、世界羽毛球名將林丹做客央視《開講啦》特別節目“開講大時代”。一身“黑色西裝”帥氣亮相,林丹和青年人分享了羽毛球職業生涯一路奮斗的汗水與艱辛。
林丹至今已經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其中包括兩次世界杯),而對于林丹本人而言,他最看重的是第一個世界冠軍,2004年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湯姆斯杯。
當時隊里的成員有林丹、鮑春來、蔡赟、傅海峰、鄭波、桑洋,一批當時83年齡段年輕的隊員。對于他們來說,那一年的湯杯之旅,他們承擔的是奪回湯杯的重擔,此前十年印尼連續蟬聯,實現了五連冠。
能夠和隊友一同奪回湯杯,在當時年僅21歲的林丹看來是最驕傲的事。在獲得冠軍之后,林丹所面對的壓力和要求也是越來越多。
2004年湯杯的奪冠,也讓林丹成為同年雅典奧運會羽毛球男單最大的奪冠熱門。但雅典的爆冷一輪游,成為當時最大的冷門之一,更是成為了林丹職業生涯中最大的失敗。
雅典的一輪游,對林丹的打擊很大。用林丹自己的話說,“在雅典的21天里,是我人生最痛苦的21天,因為第一天比賽結束,我還要給繼續比賽的隊友攝像錄影,為他們加油。”林丹回憶到。“其實對于我這樣性格的運動員來說,是很難受的,很難面對結束的一刻。當時自己很想提前回國,和家人在一起,和隊友提出申請,但沒有同意,因為你代表的是一個團體,代表的是國家。”
輸球的第一天晚上,幾乎回了一晚上的短信,告訴所有的朋友,我自己非常非常好。但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朋友,甚至是父母。當飛機回到國內的時候,非常害怕,希望能第一時間回到房間,讓所有人看不到自己。
2007年和2008年的上半年,感覺自己變了一個人,很難聽見去別人的意見,內心充滿對冠軍的渴望,可是有害怕失去冠軍。只能靠摔球拍,發泄自己。進入2008年春,封閉自己,不愿接受媒體的采訪,只是用了自己的辦法保護自己,讓自己能夠專心的去準備比賽。
從雅典到北京,林丹壓抑了四年的不甘,四年對奧運冠軍的渴望。
而當冠軍夢實現那一刻,所有人把目光放在決賽,卻看不見我之前的努力。第一場球,第二場球,甚至不知道他摔壞了多少球拍,發了多少火,甚至是和教練有些不愉快。
從北京到倫敦,不再是四年前的“我輸了怎么辦?我不能輸,我只能贏。所以心態是沒有底氣的,非常害怕失敗。但經歷了磨礪之后,我允許自己可以輸,但上場前我只對自己有一點要求,今天,李宗偉你想拿走這塊金牌沒有這么容易。”
倫敦之后,自己休息了大半年,也不再是世界排名第一,也不再是世界排名第二,而是世界排名一百多。很多人當時已經開始質疑林丹不是最好的單打運動員之一,他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每個人都有可能被擊敗,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會被超越,即便我離開了賽場六個多月,我依然有能力,回到這個熟悉的賽場,給任何對手制造很大的麻煩。
在離開國家隊離開賽場的時候,林丹幾乎每一天都保持訓練。就算是在結婚度假的時候,林丹也是帶上了體能教練,堅持鍛煉。在林丹看來,他希望自己在宣布回歸的時候,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還是很高的競技狀態。(小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