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玩到大的“圣斗士”柴飚 安靜生活勇擔重任

文/楊弋非
接受采訪的時候,柴飚基本保持一個動作:右手拇指和食指不斷摸著自己的下巴,很像柯南道爾筆下所描述的大偵探福爾摩斯思考時的動作;眼睛盯著前方的地面,眼珠一動不動;表情很嚴肅,總是在思考很長時間之后,才會用很慢的語速有條不紊地回答問題。再加上他標志性的絡腮胡,此時安靜的柴飚確實有一種成熟的氣質。
而在另一邊,柴飚房間的小書柜上,整整齊齊地放著漫畫《圣斗士星矢》里的黃金圣斗士小玩偶,最上面那層居然還是卡通版的!柴飚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這個年紀的男生都喜歡圣斗士吧,所以前幾年我就特別想把這一套黃金圣斗士集齊。當時它是很長時間才出一個,我就那么等著,有的是出去比賽自己買的,有的是托朋友帶的。有時候出來了還要等一段時間,等它便宜一點再買……這一套集齊前后花了3年的時間。”說起這些,柴飚又顯得有些幼稚,就像一個小男孩在炫耀自己的新玩具。
說起自己的工作,柴飚又展現出了成熟的一面:“我現在已經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已經會讓自己去努力為自己所在的集體奉獻力量,畢竟我長大了。”語氣很輕,但是很堅定。
談到自己成長中的種種趣事,柴飚馬上又會露出壞壞的笑容,以開玩笑的語氣說著過去的歡樂,甚至有時笑得前仰后合。此時的他,確實又沒有長大。
柴飚說:“其實我這一路走過來挺順的,而且還有些莫名其妙,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就走到今天這步了,總覺得一路玩過來的。不過現在我會想得更多,因為我需要承擔的更多,畢竟我長大了!”
“舞林高手”變身“羽球頑童”
柴飚身高1.86米,身形頎長,手長腳長讓他具備了一名羽毛球運動員應該具備的極佳的身體條件。可仔細一想,這樣的身材,不僅僅對于羽毛球,似乎絕大部分的體育項目都是適合的。所以,擁有這樣一個“完美體育身材”的柴飚,并不是從一開始就走上了羽毛球的道路。如果沒有羽毛球,現在的柴飚或許已經是一個“舞林高手”。
對于柴飚這個年紀的男孩子來說,小時候父母“處理”他們過剩的精力的方法都很一致:報名參加某個體育興趣班,一是鍛煉身體,二是交給教練幫忙管理,防止這些精力過剩的小子在外惹事。出于這樣的考慮,柴飚被父母送到了體育舞蹈培訓班。
柴飚在舞蹈培訓班過得不錯。他說:“我從小就是看什么東西都很淡,不會說因為一點小事就很開心,或者說就很難過,怎么說,看得比較開。所以當時也不是喜歡舞蹈,只是覺得既然家里讓去,那就去玩唄,無所謂了。其實,我覺得這樣的性格不適合當運動員,因為缺乏拼勁。”
柴飚就這樣“玩”上了自己的體育道路,中間他還去武術班打了一段時間的“醬油”。不過這個沒有運動員性格的男孩子卻天生有一副運動員的身材,這或許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9歲那年,旁邊羽毛球興趣班的教練無意中看到了柴飚,馬上就去對柴飚的父母說:“這個孩子適合打羽毛球!”具體為什么這么說,到現在柴飚都不知道,或許是看到他手長腳長,或許是看到他活潑好動,或許是看到了他過人的靈敏性……總之,柴飚就這樣糊里糊涂被教練“看上了”。
對于羽毛球,不僅當時的小柴飚沒有任何印象,就連他的家人也“完全不知道這個項目是什么”。不過既然專業教練都這么說了,柴飚的父母還是決定讓孩子試試。這樣,柴飚在這個教練的介紹下來到了衡陽市體校的羽毛球隊,更讓人意外的是,從來沒接觸過羽毛球的柴飚,在教練對他進行了簡單的測試后,就已經相中他了。柴飚說:“我記得就是去隨便跑了跑跳了跳,然后教練就不放我走了,讓我留下。當時就和我說我條件好,可是什么叫條件好,我當時根本不知道。”
父母征求了柴飚的意見,問他是要繼續學習舞蹈還是改打羽毛球,柴飚毫不猶豫選擇了羽毛球。他的理由很簡單,好玩!柴飚說:“那時候就覺得羽毛球能跑能跳,還能打球,趣味性比較強。舞蹈就比較枯燥了,而且當時練舞蹈要壓韌帶,我韌帶又差,很多時候教練幫我壓韌帶直接把我壓哭了。羽毛球不用那么壓韌帶,當然選羽毛球了。”
從那以后,柴飚就從舞蹈室走到了羽毛球館,對于他來說,無非就是換了個地方玩而已。每天下午,柴飚的小學同學都要上三節課,可他只上一節或者兩節課就可以背著書包去羽毛球場“玩”了,這是柴飚小時候一段美好的記憶。
就這樣玩了兩年,柴飚對羽毛球的興趣也讓他在同齡的孩子中變得突出。恰逢湖南省隊舉行了一次面向青少年的集訓,選拔后備人才,柴飚被衡陽市體校推薦前去參加。那是一次15天的短訓,憑借那次短訓中的出色表現,柴飚很快又得到了一次湖南省隊組織的3個月長訓的機會。那次訓練之后,柴飚被選入了湖南省羽毛球隊。
回憶起那段經歷,柴飚說:“現在回想起來,那兩段集訓的訓練量對于小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可是當時自己就是覺得羽毛球好玩,越玩越有興趣,根本不會覺得累。”現在總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柴飚的經歷也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
來到省隊,也是柴飚第一次離家,不過他完全沒有不習慣。對于一個從小就很“野”、每天父母不叫就不回家的人來說,離開父母也不是什么大事。柴飚說:“我從小就很野,不喜歡回家,所以剛到省隊的時候也沒有其他人那樣想家的情緒,很自然就習慣了。”
這樣“沒良心”的心態,反而讓柴飚減少了很多訓練之外的干擾,更能一門心思“玩”羽毛球,技術提高自然很快。進省隊之后第一次參加省運會,柴飚就拿了一個男單第一。在省隊練了兩年后,柴飚開始參加全國的少年分區賽等全國性比賽,從那時候開始,柴飚的雙打就沒有掉出過同年齡段全國前三,不過單打成績卻一直不太突出。柴飚說:“我不喜歡打單打,感覺跑得太累了。還是雙打好,又輕松,又好玩。”
柴飚就這樣在自己的羽毛球道路上開心地邊玩邊前進,后來,他“玩”進了國家隊。
成熟進步和幼稚誤事
2005年,柴飚第一次接到通知參加國家隊二隊的集訓及二隊選拔賽,一向以玩為主的他并沒有覺得這是一次多么寶貴的機會,依然用自己的方法繼續著自己的羽球之路,松弛的心態也讓他在那次集訓中得以把自己的水平最大程度地展示。2006年6月,柴飚入選了國家青年集訓隊;同年10月,柴飚進入國家羽毛球隊二隊,成為國家羽毛球隊的隊員。
一路走來,柴飚雖然都展示出玩的姿態,但在他的心里,也有屬于自己的一個夢想:“打了一段時間的球之后,進入國家隊就成為我的夢想了。我覺得那是運動員一個很高的殿堂,不管之后能打得怎么樣,最起碼要進一次國家隊吧。”如今,他的夢想實現了,心里的欣喜可想而知。緊接著,柴飚又給自己定了一個新的目標:參加一次奧運會!
這個愿望看起來并沒什么,但如果知道這背后的故事,或許這個愿望就會有一種另類的滑稽感。與其說“參加一次奧運會”是柴飚的最高夢想,倒不如說是他的唯一夢想,因為那個時候的柴飚有點“傻得可愛”:“那時候我只知道奧運會,我認為那就是唯一的冠軍,后來到了國家隊我才知道還有世錦賽,還有世界冠軍,還有團體世界冠軍,還有‘大滿貫’這種說法。”
知道了這些,柴飚覺得自己變了,因為他突然發現除了奧運會,自己還有那么多的機會去為自己的團隊做點什么,還有那么多機會可以去展示自己。此時,過去那個“只要參加一次奧運會”的略顯孤單的夢想逐漸豐富起來。柴飚告訴自己,我還要爭取其他的更多的榮譽。也正是從那時候起,每次走進國家隊的訓練場,柴飚都會覺得身上有一種責任感,這種感覺他之前從未有過。也是在那時候,柴飚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
相比于在省隊比較松散的訓練氛圍,國家隊的訓練更加緊張、嚴肅,這讓初來乍到的柴飚有些不適應。與此同時,隊伍的團結、教練和隊友的全情投入以及那種為了集體榮譽、為了自己的目標百分百投入的態度,讓柴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除此之外,在省隊主攻單打的柴飚此時正式被編入雙打組,這也讓他適應了不短的時間,回想起那段時間,柴飚說:“原來都是主打單打,很多技術和雙打不一樣。現在一下改了雙打,很多已經習慣的東西要打破,很多東西要重新開始。尤其是雙打的意識、球路和單打完全不同,節奏也快了很多,連貫要求也快很多,節奏上的轉變是最困難的,這真的需要很長時間去適應。我印象中直到我進了一隊,我對男雙的理解才勉強上道。”
在這樣的壓力下,柴飚不斷努力著,他努力把這些壓力轉化為動力。好在他天生“游戲人生”的性格,讓他面臨壓力時不是特別窘迫,讓他可以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下以驚人的速度進步。
2008年北京奧運會,柴飚在隊里和大家一起看了男雙比賽。看到世界最高水平的運動員刺刀見紅的比拼,柴飚在心里暗暗驚嘆:他們怎么可以這么厲害?!與此同時,他也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要參加奧運會這個夢想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實現的。奧運會結束后,柴飚從二隊升上了一隊,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
進入一隊,是對柴飚能力的肯定,同時也是一種新的挑戰。最直觀的挑戰,就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從同年齡的年輕隊員變成了蔡赟、傅海峰、徐晨、郭振東這樣的世界頂尖選手。剛進入一隊的時候,柴飚和這些老大哥一對練,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沒法打”:“不管是技術還是能力、速度還是經驗,剛開始根本沒法打。”不過柴飚平淡的性格下有一顆自信的心,他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老大哥們的高度。柴飚說:“很感謝那段經歷,老大哥們帶動著我,幫助我前進,那段時間是我進步最快的時候。”
不斷的進步,柴飚也得到了教練組的認可。2010年,湯姆斯杯在馬來西亞舉行,剛滿20歲的柴飚入選了男團陣容,他和張楠搭檔,在小組賽出戰一場,取得勝利。最終中國隊順利奪得湯姆斯杯,柴飚也因此登上羽毛球隊世界冠軍榜。不過柴飚對此卻沒有太高興,他說:“這個世界冠軍我更多是一種幸運,都是老大哥們打的,我就是‘蹭’的,我更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表現去拿一次屬于我自己的世界冠軍。”
雖說這個冠軍稍顯“幸運”,不過僅用了4年就從一個國家二隊的年輕隊員成長為世界冠軍,柴飚的進步速度著實驚人。然而,他的上升勢頭還沒有結束。2011年,為了備戰奧運會,柴飚的搭檔張楠、郭振東的搭檔徐晨被安排主攻混雙,于是柴飚和郭振東組成了新的搭檔。經過短暫的磨合,這對新組合達到了一個比較默契的程度,柴飚利用身高臂長主要負責網前,這也是他最喜歡的位置,而技術全面的郭振東則坐鎮后場。兩人合作沒多久,就一舉拿下馬來西亞超級賽男雙冠軍、全英公開賽前四、印尼頂級超級賽亞軍,可以說,此時的柴飚正處在一個很好的飛升勢頭上,不過,此時柴飚小男孩不成熟的一面險些葬送了他。
2011年世錦賽之前,國家隊在青島集訓。一天,在室外田徑場跑步訓練,為了涼快,柴飚脫掉上衣赤膊上陣,跑完之后又沒有及時穿上衣物保暖,腹部受寒。更為關鍵的是,當天午飯的時候,喜歡吃辣的他找來了海南特產燈籠椒過了嘴癮,而且還喝了一瓶冰水。這一來二去,他的肚子可鬧意見了,當天晚上,他就開始頻繁往衛生間跑。
本以為只是突發性的拉肚子,可實際情況卻比柴飚想象得嚴重,到醫院輸了兩天的液也不見好轉。直到柴飚跟著國家隊飛去英國參加世錦賽的時候,肚子依然處于“斗爭”狀態。那次世錦賽,柴飚和郭振東在第二輪就打道回府了。
然而,拉肚子的問題并沒有隨著世錦賽的結束而結束,之后的一個月,無論柴飚吃藥、打針、休息,肚子都不見好。一個月的時間,柴飚瘦了8公斤!柴飚自嘲到:“我的身體已經算很好的了,換個人拉一個月估計都下不了床了,我還能打球。”
雖說止住了腹瀉,但是長時間的生病讓柴飚的身體極度虛弱,之后的連續幾站比賽,他和郭振東的戰績都是前兩輪。在備戰奧運會的關鍵時刻,這樣的情況讓兩人產生了一些不愉快。郭振東認為柴飚在訓練和比賽中不夠盡力,可柴飚的實際情況則是身體太虛弱根本沒有力氣。兩人冷戰了一段時間,直到香港公開賽第一輪輸了之后,同住一屋的兩人才敞開了心扉談了一次。
男人之間的交流很簡單,說開了一切都好辦。知道了搭檔的情況后,郭振東表現出了老隊員的寬容,他對柴飚給予了更多的諒解和鼓勵,而柴飚也開始更加努力地恢復。過了一段時間,柴飚的體重從病后的72公斤增長到了78公斤,恢復健康的他讓這對組合重新爆發了戰斗力。那年年末的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總決賽,柴飚和郭振東收獲了男雙亞軍。
此后,柴飚和郭振東一路順風順水,獲得了倫敦奧運會的參賽資格,也幫助中國隊實現了奧運會男雙的滿額參賽。柴飚兒時的夢想就這樣實現了。
走進奧運會的比賽場館,柴飚感到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為這是他的第一次奧運會之旅;熟悉,是因為他在腦海里已經想象了無數次奧運會的場館會是什么樣。柴飚說,開賽前,他真的很緊張。
等到比賽正式開始后,全情投入的柴飚忘卻了所有緊張,一門心思投入到比賽中,他說:“其實打起來就覺得奧運會也就這樣嘛,和普通比賽沒什么區別”。柴飚的表現不錯,殺入了8強,只不過在八進四的比賽中輸給了隊友蔡赟/傅海峰。柴飚很淡然,他說:“輸給兩位大哥很正常,確實實力不如他們。”而被問到怎么評價自己的這次奧運會之旅時,柴飚的表現令人意外:他思考了很長時間,輕輕地說了一句:“就這樣吧,其實真沒什么感覺。”柴飚無所謂的心態確實是由來已久,2007年第一次代表中國打世青賽的時候,同行的隊友都為第一次代表國家出戰而興奮不已,而柴飚幽幽地和教練說:“我感覺和我打省內比賽沒什么區別啊!”
安靜生活與勇擔重任
2010年就獲得世界冠軍稱號,柴飚一直被看作少年成名的代表人物,可柴飚似乎一直沒有達到人們預期的高度。他有成績,有實力,但似乎總是和頂尖相差那么一點。有人說,柴飚很懶。
柴飚笑著說:“我承認自己的惰性很強,很多人也覺得我有時候心不在焉,可其實我并不比別人練得少,有時候還比別人練得多,只不過我和別人努力的方式不一樣而已。你要這么想,每堂訓練課,教練都在你身后盯著,你能偷懶偷到哪去?”
柴飚很有羽毛球天賦,小時候訓練,別的隊友需要教練反復說的東西,他很快就能領悟,可以說他是一個用腦子去打球的運動員。可這樣的運動員通常都有一個問題,就是不夠踏實。柴飚說:“別人覺得我懶,可能是因為我沒有耐心。其他隊員愿意花時間去磨一些技術,不斷地、反復地去練,我就不會。我會選擇練一些動態的,比如說打戰術,練一些組合技術。”
不過生活中的柴飚確實不愛動,他更喜歡在屋里待著。去了那么多趟巴黎,他都沒去埃菲爾鐵塔看看,更別提逛街買東西了。柴飚說:“我覺得休息的時候在床上躺著最舒服,本來訓練就累,好不容易有時間了還出去跑這跑那,多累啊。”不過矛盾的是,柴飚有時是一個閑不下來的人,在屋里他不是單純地睡覺,而是會找很多事情做:打游戲,上網聊天,還有之前提到的組裝小人偶。相比于小時候喜歡四處瘋跑的自己,現在的柴飚更喜歡讓自己的身體休息,而多做一些需要用腦子思考的事情讓自己忙起來。
現在的柴飚確實需要想得更多,因為他在隊里的位置已經發生了改變。倫敦奧運會之后,柴飚開始了自己羽毛球生涯新的一段旅程。2013年的中國大師賽,他和張楠搭檔拿下了男雙冠軍,為自己新的奧運周期開了一個好頭。之后,國家隊進入調整階段,柴飚和蔡赟又搭檔了一段時間。再后來,柴飚和洪煒逐漸形成固定搭檔,并且已經成為目前中國男雙世界排名最高的組合。
2014年的湯姆斯杯是柴飚第一次以第一男雙的身份出征世界大賽,雖然他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也來自湯姆斯杯,但他一直覺得憑自己的實力拿下的世界冠軍才更有價值,2014年的印度,柴飚迎來了這個機會。“這是自己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去爭取世界冠軍!”柴飚對于那屆湯姆斯杯的定位是這樣的。
半決賽前的所有比賽,柴飚和洪煒都非常順利,兩個人積極的雙壓打法也凸顯出強大的壓制力。一路順利,所有人都對柴飚和洪煒充滿信心,可此時柴飚的心理卻出現了一些問題,而問題正是出在“第一次”上。柴飚說:“第一次打一雙,第一次在一雙的位置出戰那么重大的比賽,各個方面都和平時不一樣。不是說緊張,而是在場上你除了比賽之外,還要去承擔其他一些方方面面的壓力,身體不會緊張,但是腦袋會發蒙,就像一下子要處理很多信息,處理不了就會死機的感覺。現在想起來,還是經歷得少了。”
到了半決賽,中國隊對陣日本,第一場男單,諶龍意外告負,此時柴飚/洪煒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不過兩人仿佛并沒有受到影響,首局把自己的進攻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20比16拿到局點,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著。
然而,經驗的欠缺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能自如地應付場上發生的一切。拿到4個局點后,頑強的日本組合竟然連得4分追平了比分。這樣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柴飚有些意外,隨即大腦出現了“死機”的情況,在大好的形勢下遺憾丟掉了第一局。第二局的情況如出一轍,柴飚和洪煒一路領先,可最終還是被日本組合逆轉。柴飚/洪煒丟掉了一雙,中國隊最終0比3告負,無緣決賽。
柴飚說:“賽后自己很自責,因為那是不該輸的球。從戰績來說,我們對這對日本組合就沒輸過。從比賽來說,第一局20比16,我們有很大的機會,可是我們沒有把握住。現在想想,更能清楚地感受到為什么說團體賽和單項賽不同,團體賽的壓力如果不去經歷,真的無法理解。”
湯姆斯杯失利讓柴飚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而且這份自責的影響一直持續了下來。之后的世錦賽、丹麥公開賽、法國公開賽,柴飚都止步前兩輪,并不是因為他競技狀態不好,而是精神狀態一直很恍惚。雖然教練并沒有就那場球的失利責怪過他,但是在柴飚的心里,那場失利的影響久久不能散去。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他只要一站到羽毛球場就會想起那場球;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會在腦子里不斷地問自己:“那場球怎么會輸了呢?”柴飚說:“作為運動員,都想為團隊出力。對于我來說,最不希望的就是團體冠軍在我手里丟掉了,但是沒想到最不希望的事就那么發生了。”
好在這個時候身邊的人給了柴飚最大的支持,無論是親人朋友還是教練隊友,他們都給了柴飚最大的鼓勵和安慰,這也讓茫然中的柴飚重新振作了精神。在教練的幫助下,柴飚和洪煒總結了自己打法的不足,確定了前進的方向,堅定雙搶逼壓的戰術特點,把湯杯的失敗丟在腦后。中國公開賽和超級系列賽總決賽,柴飚和洪煒都闖進了決賽,雖說都和冠軍擦肩而過,但是強勢復蘇也表明柴飚已經從湯杯失利的陰影中走出來了。
經歷了起伏,柴飚明白了很多。對于他來說,過去那個以玩為主的柴飚已經不能再繼續下去了,現在羽毛球對于他不再是一種游戲,而是一份事業、一份責任。過去,他不愿意花時間去慢慢磨技術;如今,訓練結束,他也會在這些細節上主動補課。柴飚說:“這就是成長吧,當你經歷了,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你需要去彌補的時候,你就會主動去做,每個人都是這么一步步走過來的吧。”
采訪結束,又看到了柴飚書柜上碼放整齊的那些黃金圣斗士。面前喜歡搜集這些玩偶、曾經好玩的高大小伙子又何嘗不是一個“圣斗士”呢?這么多年,他一直在磨練著、進步著、挑戰著,期待這位“圣斗士”的爆發吧!(來源:《羽毛球》雜志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