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世界冠軍董炯的特奧會征程
新華社洛杉磯7月27日體育專電 題:世界冠軍的特奧征程——專訪特奧會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董炯
新華社記者陶圓 張超群 李博文
位于洛杉磯市中心的會議中心里,第十四屆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分組賽正激烈進行。球場邊,總教練董炯認真觀看著運動員們的比賽,并不時為他們鼓掌吶喊。
20年前的董炯,是羽毛球國家隊名將,先后獲得1994年亞洲杯羽毛球男單冠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男單亞軍、1996年世界杯賽男單冠軍等多項國際獎項。
20年后的董炯,是中國殘疾人羽毛球隊總教練兼技術顧問(殘奧會、聾奧會、特奧會),帶領一群身體或智力有殘疾的運動員,活躍在國際國內各大賽事的運動場上。
2007年,一個聾啞孩子的媽媽找到董炯經營的羽毛球俱樂部,希望得到專業教練的系統訓練。通過這個孩子,董炯接觸到這樣一個特殊人群。他發現他們對羽毛球運動有極大的熱情,也具備一定的能力,只是沒有專業的教練和場地供他們學習和訓練。
為什么不能給這樣熱愛羽毛球運動的特殊人群一些幫助呢?董炯翻查通訊錄找到了中殘聯體育部負責人的電話,他對時任副主任的趙素京說:“我是董炯,聽說殘疾人羽毛球國家隊沒有專業教練,如果你們需要,我愿意義務做這個工作。”
不久,董炯的俱樂部成為中殘聯羽毛球隊的訓練基地。為了更有針對性地訓練這些特殊的運動員,董炯仔細研究殘疾人賽事的各種規則,為身體情況各不相同的運動員制定專門的訓練計劃。通過不懈的努力,球隊征戰國際賽事的成績得到了大幅提高。
本次特奧會中國羽毛球隊共有5名運動員參賽,4女1男,平均年齡在22歲左右。
聊起這次征戰,董炯告訴記者,特奧會與殘奧會和聾奧會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以競技為目的的賽事,而更加關注的是比賽的過程。“特奧是一個大聚會,是大家為智力殘疾人士走出家門,與社會接觸,到更大的舞臺上相互交流而創造的機會。”
作為特奧運動的教練員,董炯更多關注的是孩子們是否從運動中獲得身體的鍛煉和心情的愉悅。他說,這些孩子們也會在意自己的比賽成績,輸了比賽會發脾氣,會哭。“我會告訴隊員們,‘這沒什么大不了,我們還有機會,你是最棒的!’”。教練的鼓勵和安慰,讓孩子們很快能夠擺脫負面情緒,高興地跑去和各國代表隊交換胸章,合影留念,并把自己的照片通過微信、微博分享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這就是這項賽事的意義,也是我從事這項工作的意義。”董炯說,看到這群特殊的孩子們能有機會和健全人一樣享受運動帶給他們的酸甜苦辣,他覺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董炯告訴記者,他為他退役后的選擇感到很自豪。這些孩子們找到自我價值的時候,也正是他找到自我價值的時候。“作為專業運動員,國家培養我多年,這是我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希望更多像我一樣的專業運動員能盡自己所能幫助我們身邊的這些特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