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羽球東南亞三站:鄭思維冒尖 唐淵渟需突圍

超級賽正餐到3月全英才開始,餓了一個冬季的年輕才俊怎耐得住如此蹉跎?老將又如何甘愿放棄最后的表演時機,于是諸將紛紛進發,自往亞洲東南部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發兵而去。
于是,年初羽壇便在東南亞三國先來了三個次級賽事,權做前菜解饞。較之全英那種濃醬厚扒的撲鼻香氣和結實的飽足感,前菜的味道雖然并不完美,但其中不乏新鮮生猛的氣味,也有久煮愈濃的沉香。混合之下,也有一種莫名喜人的香味,讓人愿意趨前一試。
且挑出其中幾個,一同嘗嘗味道吧。
泰國大師賽:
陳清晨/鄭思維的氣勢,李炫一、胡赟的氣質
鄭思維在馬來西亞、泰國兩站賽事分別與兩個拼搶犀利的小女孩搭檔,擊敗馬來西亞兩對混雙,奪下雙冠。這本是一個值得贊許的成績,但身處中國隊,這些資本還不足夠。這個身手不凡的年輕人起點太高,走得太順,反而讓人略略有些擔憂。從此刻開始,鄭思維要面對的是去年我們對唐淵渟那樣的期待:這孩子太亮眼、太強悍了,是雙打的新盼頭啊,他拿了這么多冠軍,理應再去拼下更強的對手。
一個1997年出生的孩子,因其天賦過人、實力超群而開始承擔許多東西。初期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但是接下來的挫敗幾乎不可避免。如何調試,如何越磨越亮。
唐淵渟在2015年前段及中段人見人愛、勢如破竹,到年末也免不了狀態反復和戰績掙扎,2016年,她必須重新開始,沉下心來,為奧運夢想全力拼。鄭思維的情況近似,他在2016年的開頭好得驚人:東南亞之行接連奪了兩個冠軍,手下敗將阿瑪德/納西爾、高成炫/金荷娜、申白喆/蔡侑玎、李晉熙/周凱華(兩站連續贏了)、陳炳順/吳柳螢,5對很有競爭力的混雙組合,兩個主要對手。這是一份非常有說服力的名單。
敏銳、迅捷、氣力非凡,還有超越年齡的老到和熟練,鄭思維這類型的選手有何先例?個子不是很高的混雙高手,一下子涌入腦子的是特里庫斯和陳其遒:一個手法見長,控制穩健;一個勤勉敏捷,一雙鋼足。鄭思維兩種風格兼而有之,同時又有年輕人專屬的活力和運動力,加之心態正確,拼字當頭,能夠憑自在爽快的發揮贏下許多硬仗。只是接下來,如何在越來越高的期待,比如“他已經連續奪冠了,接下來就是要連續掀翻四大混雙啦”的壓力中持續發揮,這是鄭思維需要面臨的嚴峻形勢。祝他好運!
接下來聊聊鄭思維的固定混雙搭檔——一個讓人覺得很好玩兒的姑娘陳清晨。看陳清晨打球就如同看高唱《野子》的蘇運瑩,充滿了野性、活力和才華,以及近乎天然的、善于應付大場面的一顆碩大的心。
陳清晨這樣的選手有何先例?我一想到“總是看起來滿臉輕松,關鍵時刻才發狠的女將”,腦子里先閃過的是楊維。陳清晨大概會給人這樣的感覺:有楊維的天才嗅覺與放松姿態,然后揉進了一點張潔雯的嚴謹和狠勁。后場跳殺后趕到前場一通快速地連續摁,偶爾失誤后,傻笑得如同一個考砸了仍沒心沒肺的高中女生。
一眼看過去,李茵暉與鄭思維搭配的一致感更強,但鄭思維搭配陳清晨這種異類式組合,生生躍入你眼簾,讓你不得不注意,帶著不協調感出現的球手反而有趣得多。希望這對好玩的、有沖擊力、一直保持旺盛斗志去啃下一對又一對高手的年輕組合,繼續前進,千萬別停。相較于鄭思維/黃凱祥和陳清晨/賈一凡的男雙和女雙組合,鄭思維/陳清晨的混雙責任更重,也更有可能突破其余豪強的封鎖。
黃金賽、大師賽的“技術大拿”李炫一和“港版陶菲克”、“反手學者”胡赟的對決則是一種老派的、關于基本功和效率的展示。與其說他們之間是在對戰,不如叫切磋,是那種昔日高手退隱二線后閑來無事約到一處無人滋擾之地暢快打一場的感覺。太極拳與長拳,劍與刀,點到為止,以技術取勝為趣,而不是那種只屬于年輕人的取之不盡的能力。
鄭思維們的能力有時候容易凌駕于技戰術之上,比如某個球鄭思維可以憑能力追上,而且打出不可思議的、超過對手預判的力度與角度,形成所謂的“不合理得分”。而到了李炫一和胡赟的年歲,他們打出的東西都是基本可預計的、不甚浮夸的東西,但卻扎實得讓人心生暖意。
特別是李炫一,一遍又一遍用合理高效科學的一套東西給年輕人上課,也不知道誰能從中領會一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永葆青春,但技戰術這種東西卻永遠是越用越醇。
末了再多提一句個人最欣賞的亨德拉。他拿球的數量又少了一些,他主導的回合又短了一些,這意味著阿山要健健康康地保持狀態,多拿球少失誤,多進攻少焦慮,才能輔助亨德拉在最關鍵的時刻拿到最關鍵的機會球,把對手盡早摁死在阿山體力耗盡、亨德拉精神不集中之前。亨德拉/阿山很少碰上這種山窮水盡的時刻,但李龍大/柳延星以及某個甚至在奧運會上打瘋了的黑馬組合都有可能做到。因此再企盼一次,阿山好好的,亨神才能多奉獻出一貫精彩的表演,而亨神的奧運會謝幕戰才有可能走向完滿。
馬來西亞大師賽:
唐淵渟亟需突圍,李宗偉以身示范
能擊敗中國女雙的組合并不多,但每一對都在方法上動足了腦筋。而在馬來西亞擊敗唐淵渟/于洋的高橋禮華/松友美佐紀,是沖擊者中最有企圖心的。
前文提及,唐淵渟在被世界羽壇充分重視起來之后,面臨著不斷進化才能突破困境的考驗。高橋禮華/松友美佐紀便可以死死抓住擊敗中國隊這對組合的點:拆散于洋/唐淵渟的聯系,破壞后攻前封的輪轉,把球分給于洋攻,消耗體力,給唐淵渟守,打其轉身,用堅韌的意志執行原有計劃,蠶食中國隊的耐心。
唐淵渟和于洋的弱點要同級別選手才能抓住,這次日本人做到了,執行得一貫堅定。而于/唐在回合間輪轉補償、進攻效率不佳,特長被對手限制住。在現在已不可能拆對的情況下,調整于洋和唐淵渟的戰術配合,保持每日一賽的體能,是一個需要充分思考和儲備的環節。唐淵渟的橫空出世已經變成了艱難突圍,還好她心態尚佳。奧運會近在眼前,保持不斷向前的意志和健康的身體實在太重要了。
當今世界上最孤獨的高手是誰?沒啥懸念,李宗偉。他的一句話冷幽默意味十足:“以前比賽到16強,都只剩我一人。”馬來西亞人喊了多久的“要培養李宗偉接班人,要給新人機會”,李宗偉就碎碎念地慨嘆了多久。這次終于有了別的人,也就是師弟伊斯干達作陪,還算完滿,也給了馬來西亞人不少的鼓舞。但決賽的整個過程,讓我想起當年李宗偉對付剛出道的蘇吉亞托時各種擊垮對方自信心的“反虐”。年輕人瘋狂加速進攻,李宗偉輕舒猿臂救出高質量的球,回頭一拍輕松打到死角,這種場景多得實在數不過來。這種比賽容易讓年輕人打到懷疑人生,“奇怪了,明明我拼了老命跑得飛快、殺得兇狠,為啥還是分分鐘就被李大師一波流帶走了?”
世界上最擅打二線隊員的人是誰?林丹、李宗偉當仁不讓,若論第一,李宗偉稍勝半分。在展示“我與二線隊員差距有多大”時,李宗偉總是瀟灑無匹,招式華麗得讓人心中一凜,每每讓你感嘆:“明明對面那個已經這么強了,李宗偉卻能讓差距大到如此明顯。”伊斯干達這次就當了背景板,雖然被寄予厚望,但離李宗偉的級數還是差得太遙遠了。
李宗偉和伊斯干達的比賽大約就是如此:伊斯干達能力不俗,控網招數多、穩定性不錯,進攻銜接的技術可圈可點,即便如此,還是被溜得滿地亂滾。李宗偉總是這樣打:第一局是“來,陪我耍耍”,第二局是“耍夠了嗎?到我了吧”,兩局比分能清晰看出這種變化。
能干掉孫完虎、伍家朗、薛松,特別是能拼下去年大放異彩的斯里坎斯,伊斯干達的表現已算不錯,引起馬來西亞國內的期待也是正常。但這個明快豪放的攻擊手是田厚威在青年賽時期的老對手,而田厚威早已出來歷練多年,伊斯干達則長期打著醬油,想要次次陪李宗偉突破16強、8強,甚至幫李宗偉抵擋一些中國高手的狙擊,難度依然極其之大。還是盼著馬來西亞有什么新人能繼承黃宗翰當年的氣質,如果只是憑氣力沖一沖,還是希望不大。
李宗偉和馬來西亞人當然希望新人快點涌現,但單打的情況終究不及雙打樂觀。由于后輩尚算靠譜,自己也樂得清閑,馬來西亞名將古健杰/陳文宏越打越隨性,每一場比賽都像是精心策劃的秀,而不是那種嚴格訓練后真刀真槍搶勝利的對撼。
如果你沒見過“雙方都在用心打的表演賽”,那么請參見馬來西亞大師賽“鉆石”組合與印尼人的決賽,重點看第一局和末局后半段就好。你會感嘆“鉆石”組合“這倆也太會玩了,都快找不到詞形容了啊”,古健杰凌厲狠辣的網前還在;陳文宏驚艷的強力一板還在;兩個人爛熟瀟灑的平抽擋還在。只是兩個人的腳下移動、追球欲望、整體能力都下降得厲害,這就造成了一個頗具反差萌的奇觀:“鉆石”的手上球依舊打得質感十足,在自己的節奏里依然有當年睥睨一切的桀驁之氣,但一旦被人成功調動開,就各種能力不濟,眼睛看著但腳邁不動,徒呼奈何。
決賽中,“鉆石”大概就打了一局又零零星星幾分的好球(這些好球真的是極之漂亮,值得細品),其余時候,印尼組合更像是要贏得比賽的一方。有些事情對比后才能有感覺,印尼人已經屬于非常會玩的,也非常愿意在比賽中玩起來,但碰上“鉆石”卻被映襯得頗為規矩,足見“鉆石”在比賽中的隨性瀟灑到了什么地步。
最后一句,要是比賽雙方都不能快步跑、大步邁,且只打一局,“鉆石”還是有爭奪奧運會冠軍的希望的。否則,還是象征意義更大一點。
印度黃金賽:
石宇奇、黃宇翔的未來,陳偉強/吳偉申的夢想
兩三年前,我很欣賞剛冒出頭的黃宇翔,在當時幾乎所有新人都朝肌肉能力型、無腦強攻型和苦力拉吊型各自發展的時候,唯有黃宇翔給我一種很美好的輕盈感和平衡感,秀麗而規范。技術完整度高,注重主動控制,銜接仔細且移動輕快,整體風格頗為古典,依稀能看到李炫一的樣子。當然,古典便是雙刃劍,在這個先亮出能力、再比拼細節的時代背景下,黃宇翔也被迫改變著自己固有的風格,去適應競爭激烈的男單賽場。只能先變強,再考慮細的,于是這幾年,他漸漸沒了我以前欣賞的模樣,變得有些陌生。
石宇奇則是那種讓人一眼就能喜歡的天才少年類型,體型恰好的大高個,攻守均衡少漏洞,能力強且套路清晰,有一拍可靠的突擊。但這些評價,始終還是基于他尚輕的年紀,還是往樂觀了看。殘酷的成年競技世界,還有太多東西需要去學習,還有太多苦要吃,不是每一個選手都能迅速適應從青年賽縱橫無敵到成年賽屢遭挫折的變化,希望石宇奇盡快成長。
他們都還需要在大量的失敗中得到磨練。黃宇翔贏下石宇奇后,決賽對陣的是印度版的自己,即同樣以柔韌細膩見長的斯里坎斯。顯然,斯里坎斯在近幾年得到的歷練比黃宇翔充足,勝利也在情理之中。石宇奇對黃宇翔,第3局后段崩盤;黃宇翔對陣斯里坎特,第3局后段崩盤。這并不是簡單的巧合,而是一個單打選手通往成功、鍛煉心智和促進技術成長的必經之路。
陳偉強/吳偉申的活力是我一直非常喜歡的,這對風格一陽一陰的組合在比賽中展示著不同的魅力。陳偉強就是一個燃燒著的移動小太陽,源源不斷地為組合提供正能量;吳偉申則不聲不響地完成本分,在被對手逼迫和刺激時開啟臉色陰沉的蓄力復仇模式,攻防的專注度和質量均有可見提升。
他們的成長對馬來西亞非常重要,這樣一個亟需戰斗力又一直缺乏戰斗力的國度,需要陳偉強/吳偉申的力量,以及像吳堇溦那種清亮得讓人不得不關注的靈氣逼人的優秀青年。如果想和中國隊對抗,多給這些選手一些信心和耐心吧。
(來源:《羽毛球雜志》 詹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