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體育運動融入生活
日前《人民日報》刊文稱:體育高消費群眾吃不消。比如在湖南省岳陽市體育館,打一場籃球,最低需交費4000元,普通群眾只能“望館興嘆”。盡管籃球館建設標準高,設施齊全,但鮮有市民在球館內鍛煉,場館效益也上不去,甚至因常年維護費用太高,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這種狀況不改變,更直接影響了更多人把體育運動變成生活方式。把體育消費價格降到大眾能承受范圍內,也應跳出“門票經濟”小圈子。
我國已進入“生活方式病”高發時代,高血壓、肥胖、心腦血管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正呈蔓延之勢。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則顯示,肥胖和超重學生比例在迅速增加,學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體能素質持續下降。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運動。鼓勵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改善健康狀況,已顯得格外緊迫。
體育之“體”字,恰好是“人”和“本”結合,也就是“以人為本”。人是生產力中最積極因素,人的素質對生產力發展水平具有決定性作用。在人的素質中,健康素質又是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物質載體,因而“發展體育運動”就要更加重視大眾體育,努力改變大眾體育相對滯后的局面,以增強人民體質。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國民素質和能力競爭,“體質安全”是基礎。對“體質安全”,我們應有足夠危機感。讓我們以南京亞青會為新契機,從更多方面創新思路和辦法,給人們更多體育消費實惠,為體育運動變成生活方式創造良好條件。
要把“辦賽事更辦城市,爭一時亦爭千秋”理念,貫穿于籌辦亞青全過程,說白了就是要留下遺產影響未來。從世界青少年層面看精神遺產和物質遺產,主要是通過籌辦亞青會,把奧林匹克精神根植于青少年心中,把體育運動變成生活方式,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體育、文化、教育,這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三個組成部分。相比而言,奧運會以競技為核心,以文化和教育為兩翼。
而在亞青會和青奧會上,體育、文化、教育則是并駕齊驅的三駕馬車,文化教育也是其顯著特色和重要標志。通過青奧會籌辦過程,促進體育運動和健康生活方式成為更多人特別是青少年的習慣,絕對是件功德無量之事。這需要多方面努力,實行中低票價政策就是個好切口。
下一篇:丙烯酸球場的性能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