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波:消極比賽是重大失誤 我給林丹加了羽毛

新浪體育訊 近日,中國羽毛球隊主帥李永波接受《我的奧運不是夢》的專訪,重溫了自己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遺憾以及后來弟子們努力實現奧運金牌夢的過程。
那次失敗,銘記終生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是羽毛球項目第一次進入奧運大家庭,也是李永波參加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奧運會,雖然最后獲得了銅牌但還是有些許遺憾。比賽的第一場李永波就受傷了,并且傷勢比較嚴重,最后堅持著和田秉毅配合拿下了男雙的銅牌。李永波說:“遺憾雖然有,但我還是覺得在受傷的情況下,表現出了咱們中國年輕運動員寶貴的拼搏精神,最后拼下來的這塊銅牌也還是挺不錯的。所以,總的來說,我對最后這個結果也還是挺滿意的。”
羽毛球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成為了表演項目,那一次,李永波和田秉毅拿了表演項目的冠軍,到了1992年,這是李永波即將退役的一年,此時,羽毛球卻正式成為了奧運比賽項目。
實際上,1988年是李永波的職業生涯的巔峰,從年齡、競技狀態和比賽經驗來講,是一個最好的時候。李永波說:“當時其實是想撐到1992年,但是現在讓我想,我覺得其實那會也算是很好的狀態,那會我才三十歲,田秉毅才二十九歲,現在很多羽毛球運動員都能打到三十四、五歲,但是那會運動員都會覺得到了三十歲就是不得不要退役的狀態。所以,我現在覺得我那會退役退早了,哈哈。”
李永波的運動生涯并未獲得一枚真正的奧運金牌,但是他認為競技體育中雖然競技精神是永恒的,但運動員的競技狀態是存在起伏的,所以競技成績也不是永恒的。就好像說到的足球,其實中國的羽毛球項目也有過低谷時期,當時的比賽也是不堪入目,被對手打的落花流水。但是中國羽毛球隊有了追求,一步一步再重新地崛起,是慢慢達到今天的成績的,并不是一步登天的。所以其他項目的落后,并不代表永遠的落后,只要去努力,終有一天也會體會到參加奧運不是夢想,奧運冠軍也不是夢想,關鍵要看努力的時間和付出努力的多少。
當提及李永波會給自己的職業生涯打多少分的時候,他覺得永遠不會給自己打一百分,98分足矣。他是一個起步很晚的運動員,13歲才開始拿起羽毛球拍練羽毛球,19歲就拿了全國冠軍。從這兩點,一個是起步晚,一個是獲得冠軍早,說明訓練還是非常刻苦的,比別人刻苦的多,努力的多,所以才敢給自己打這個分。李永波從19歲拿全國冠軍,到24歲拿世界冠軍,直到退役,一共拿了6次世界冠軍。特別在團體賽當中,在關鍵的時刻能夠拿分,比如對印度尼西亞團體賽2-2平的情況下,他和田秉毅雙上場贏下了關鍵1分;比如1993年,他的前十字韌帶斷了,卻沒有做手術,堅持訓練和比賽,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所以自己的職業生涯稱得上是9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