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赟直言轉型不輕松 等比賽開始比自己輸球難熬


圖為前國手蔡赟和鮑春來,16日出現在看臺,為中國隊隊員加油助威。 張宏莉 攝
中新網江蘇昆山5月16日電 題:“媒體人”蔡赟亮相湯尤杯自言轉型“不輕松”
記者王曦
“累啊!還不如當運動員輕松,我都想逃跑了……”16日的湯尤杯賽事間歇,前國手蔡赟在“想逃跑”的嬉笑中,聊起了在自己微博中說到的“五味雜陳”!
年齡的緣故,使得“風云組合”再戰里約奧運會的可能最終破滅,老將蔡赟不得已忍痛放下了心愛的球拍,轉型做起了羽毛球解說——看隊友比賽,評隊友比賽,吃媒體餐,直播前的化妝,漫長的等待,微博中與粉絲互動,打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接受媒體間的互相采訪……
“現在真正感覺媒體人的生活不輕松。”說到首次真正做媒體人感覺,蔡赟說了一系列的一樣與不一樣——“坐在媒體席看隊友比賽,感覺那么不一樣。曾經朝夕相處的朋友,甚至一個宿舍的哥們,曾經一起等待比賽,這些忽然感覺離我好遙遠,那種緊張、那種焦慮、那種期待都那么遙遠,這種感覺好奇怪,但至少說明我已經是‘正常人’了!”
不過,他馬上補充道:“走進媒體餐廳,就跟當年第一次進國家隊餐廳一樣,都是陌生的面孔,誰也不認識,自己有點孤獨,甚至吃飯也有點不好意思,總覺得周圍有很多眼睛……”

圖為轉型成媒體人的蔡赟在采訪中。 張宏莉 攝
對于首次“觸電”,蔡赟的話語中滿是感慨,“第一次解說面對鏡頭,還是有點緊張,以往可以聽到很多觀眾的聲音,而現在必須專注地與洪剛老師對話。好在一開始進入羽毛球的話題,就放松了。”在他看來,雖然經歷了這么多不同,但至少還有一點沒有變化——以往習慣了被記者們問這問那的蔡赟,如今依舊要被記者追著問,“只是大家想問我什么,現在更方便了,因為在身邊就可以問,不需要再等到混合采訪區。我也很愿意把我對羽毛球運動,對中國羽毛球隊的了解跟大家分享。”
他笑言,做媒體人等比賽開始的感覺,就像自己比賽輸了一樣,“只能在一旁給隊友加油了,那個難熬啊,這個是我最不喜歡的,我更喜歡準備比賽、贏得比賽那樣的感覺。”
說這話時,蔡赟望向場內比賽的隊友,一臉渴望,此次湯尤杯,他專門穿著一件印有“颯”字的紅色上衣,意在為中國隊加油。
不過一說到羽毛球的話題,剛才還有些拘謹的他馬上來了精神,對于他和“替代者”張楠的區別,他指出,自己是靠球路分球,而張楠是靠力量的壓迫。“我沒有張楠力量大,就要靠手上的技術去給同伴創造機會,而張楠是靠力量拼出機會,所以我倆使用的球拍都不一樣,我一直使用N90Ⅲ,而張楠使用N99……”

圖為蔡赟與采訪團隊就內容進行交流。 張宏莉 攝
見記者對裝備有些茫然,蔡赟解釋說,他使的球拍比較重,拍頭重,“目的是彌補力量上的不足,這一點正好和張楠相反。”隨后,話題自然轉向奧運會,對于目前兩對中國男雙張楠/傅海峰、柴飚/洪煒,蔡赟點評說:“我認為傅海峰一對的機會要大很多,因為大型比賽,比的更多的是經驗和穩定,而柴飚一對的防守還是有明顯的弱點的,這在大賽上是不能走更遠的。”
“這樣的判斷,是不是基于你對曾經的搭檔(傅海峰)的信任?”
“沒錯,搭檔之間最重要的除了技術上的互補之外,就是信任。我跟他(傅海峰)搭檔十幾年,才能磨合出‘風云組合’,沒有相當的信任是不可能的,”蔡赟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