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館從虧錢到賺錢只用半年
1月13日傍晚,慈溪市政府廣場旁一座剛落成的羽毛球館里,6個羽毛球場地擠滿了打球的人。這座名為“天羽”的球館,也是前段時間慈溪的熱點話題之一。因為這是第一家由兩位慈溪本地民營企業家出資建造的體育基礎設施,同時也是慈溪惟一的羽毛球單體球館。天羽球館的主人是慈溪兩家規模不大的民企。2005年5月的一天,這兩家企業的老總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投資200萬元,建造浙江第一座全“民”羽毛球館。
20個慈溪人 就有1個進球館
1月13日,慈溪邁思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曙光拿到了天羽球館的上月財務報表,這份報表顯示:去年6月才開業的球館,12月份的營業額達30465.3元。
這比當初方曙光定下的月營業額10000元的目標,整整高出兩倍。天羽球館每月各項成本支出在10000元左右,按這個盈利速度下去,8年左右的時間,他就能收回投在球館上的200萬元。
天羽球館收費標準是35元/小時(優惠卡8折),共有6塊標準場地,每天早上6點半開業,晚上10點半關門。月營業額三萬元,意味著每天每塊場地平均要打滿6小時。如果每塊場地有4人同時打球,每次打一小時,就相當于每個月有4300人進出球館,一年下來達5萬多人,相當于慈溪市人口的5%!
球館運營前,方曙光還一直盤算著:先讓球館虧損半年,然后再想辦法賺錢。“當時我們只想著,造一座羽毛球館來解決市民沒場地可打球的難題。”方曙光至今還記得當時很多人對此事的態度,“很多人都勸我,不要做這件事,因為投資體育場館建設的回報周期很長,很長。”
不過一個月后,方曙光還是與浙江天鴻鋼結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甘明根,在慈溪市政府邊的空地上,進行了這場投資體育場館的民企試驗。
建造球館僅用了1個月
做體育場館項目,除了資金外,還必須找到懂行的人來運營,而這是方曙光和甘明根投資體育場館建設的最大收獲。
有個細節值得注意:建筑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的天羽球館,從去年5月底設計建造,到6月25日開業運營,僅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方曙光的企業是做電子感應設備的,球場上的感應電燈都是廠里供應的,而其他一些小設備和配件,只要在慈溪有生產,一個電話便會拉來一車子。得知方曙光要造羽毛球館后,他的朋友們便主動出面張羅,從球館場地的建設到看臺座椅的制作,到處有其他民營企業家的身影。
“這個球館體現了我們民企辦事的高效性。”方曙光拿出當時開業的一張照片笑著說,這完全靠大家一起幫忙。”“有了這次成功經驗,我們還會投資更多的體育設施建設項目。”方曙光透露,慈溪周巷鎮幾家民企正在謀劃建設一座綜合性體育場,估計投資6000萬元至7000萬元,雖然和大型體育場的投資還不能相提并論,但對缺少體育設施的縣級市來說,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探索。
靠球吃飯民企吃出經驗
方曙光認為,與籃球的普及程度相比,羽毛球在國內的普及程度并不算高,球館要想生存或者贏利,只有脫離“球”來運作。
脫離“球”運作,就是把贏利方向從“靠球吃飯”轉移到“靠球館整體吃飯”上。在歐洲很多體育場所提供給客戶的服務并不在于體育運動本身,而在于其配套設施的完善程度。場館之中的浴室、服裝商場、餐廳或者咖啡吧,都是可能的贏利點。
因此,除了開展普通的會員服務,方曙光正在積極考慮其他增值服務。他找了一位前全國羽毛球比賽亞軍來球館指導小球員訓練,打算為球館培養一批穩定的客戶。一位工作人員說,得知有羽毛球培訓班后,市民紛紛把自己的孩子帶過來,第一期的兒童班報名數就超過了規定的20人。
其他一些相關業務也正在陸續開展起來。方曙光說,乒乓球館、訓練班、浴室、羽毛球用品店只是球館經營的第一步,接下去球館門口的空地可能改為籃球場、球館內也會增加茶吧、健身操等項目。“原來設想,這個項目建設后不再讓企業投錢就算是成功了,可沒想到那么快就贏利了。”慈溪市委副書記孫國平說,這個球館一旦辦成功,對慈溪民企投資體育、文化以及其他基礎建設,帶來相當大的標本意義。
可望化解“體育賺錢難”
一位浙江體育界權威人士說,天羽球館不但踏出了民企投資基礎體育設施的第一步,也是對“體育到底賺不賺錢”的一次可貴嘗試。
杭州和溫州有很多政府投資、民企運營的球館,如今不少步履維艱。杭州某家羽毛球館負責人說,杭州大概有三十多家對外開放的球館,收費標準從10元到25元不等,不少球館除了周末,平時都是門庭冷落。
“這就是政策吸引力與市場原動力不足的原因。”浙江省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應云進說,過去由于體育場館收益空間有限,民間資本寧愿每年投入兩三千萬元冠名足球俱樂部,但也不愿用同樣甚至更少的錢去建體育場館和群眾健身場所,因為前者在廣告、門票、轉播權分成及獲取知名度等無形資產上獲得的回報更可觀。(王中王羽毛球館管理軟件www.koksoft.com)
浙江省體育局在2004年做了一次體育場地普查,當年浙江民企總共投入6.16億元,用于建設1872塊標準場地,其中59.5%屬于公益性,而經營性場地占40.4%。
“這說明民企投資體育事業的興趣非常大。”浙江省體育局規劃財務處處長王福根說,大型體育場館的“一次性消費”現象目前還屢見不鮮,一些大型體育場館已成為當地政府的財政難題,政府也正在研究解決矛盾的具體方案,“民企此時的介入,在某種程度上正好為政府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