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國男隊湯杯失利的原因何在

新浪體育訊 昨天的湯姆斯杯1/4決賽,中國隊以1-3負于韓國隊無緣四強,創造了自參加湯姆斯杯賽34年來的歷史最差成績。雖然看起來只是輸掉了一場比賽,擔任第一單打的諶龍也很容易被認為是罪魁禍首,但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中國男隊近年來的下滑是有跡可循的。
首先,諶龍作為兩屆世錦賽單打冠軍、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屢屢在團體大賽中失利,應負主要責任。兩年前諶龍就在湯姆斯杯半決賽首盤負于日本的田兒賢一,使得中國隊不僅丟掉了預想中穩拿的一分,而且使得后面上場的隊友背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造成滿盤皆輸。隨后他在仁川亞運會團體決賽首盤比賽中又負于韓國的孫完虎,再次導致中國隊陷入被動而最終輸球。
本次比賽他并無進步,首盤負于孫完虎而丟掉了預期中的第一分,再次讓全隊處于背水一戰的境地。諶龍是兩屆世錦賽單打冠軍、倫敦奧運會單打銅牌得 主,目前世界排名第一,論實力和能力完全能夠戰勝對手,但表現令人大跌眼鏡,與教練和隊友的預期相差太大,嚴重地影響了后面上場的隊友的心理,沒有起到主 將應起的作用。
諶龍四次出戰湯姆斯杯、三次出戰蘇迪曼杯,打團體賽的經驗并不少,過去也交了昂貴的學費,而且他已經27歲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他現在都應該 到了成熟的階段,在林丹年過三十以后,應該挑起全隊的大梁,但很遺憾,他卻一再關鍵時刻輸球。對比過去的林丹,諶龍欠缺了舍我其誰的霸氣、擔當重任的勇 氣,在最需要他站出來的時候,他卻打的“慢悠悠”的,過于消極,沒有讓人們看到他的鋒芒。奧運冠軍蔡赟尖銳地指出:“不能光是老隊員在那里拼命。”諶龍在 場上的精氣神、求勝欲望與林丹、傅海峰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這是最令人失望之處。
其次,中國隊人材斷檔,目前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在團體賽中新人挑不起大梁,過份依賴老隊員。林丹和諶龍四年前就是湯姆斯杯賽的頭兩號主力,傅海峰更是第七次出戰湯杯,過去中國隊能夠連續五屆奪取湯杯,主要是靠林丹24勝1負的驚人表現和風云組合的穩定發揮,他們作為第一單打和第一雙打起到了全隊主心骨的作用。
如今諶龍連續在團體大賽失利,但中國隊卻沒有棄用他的資本。如果在湯杯比賽放棄諶龍,讓林丹打第一單打的話,后面的田厚威、喬斌并不能讓人放 心,他們實力有欠缺,打法缺乏鋒芒,與對手的歷史交手戰績也不占上風。本來中國隊涌現出了很有前途的薛松,可惜他又受傷錯過了本屆比賽,使得中國隊在排陣 上已經沒有什么余地。王睜茗培養多年,表現卻持續下滑,在今年的公開賽多次一輪游,世界排名已經掉出前16名,中國隊只能放棄他。
連續在兩屆湯杯和亞運會團體賽失利,三場失利的場次,除了林丹拿到兩分、風云組合拿到一分以外,其他隊員竟然一分都沒有得。諶龍、杜鵬宇、高 歡、柴飚/洪煒、張楠/傅海峰、鄭思維/李俊慧、張楠/徐晨,這些登場的組合無一例外遭遇失利,讓中國男隊從霸主的地位跌落,比失利更加可怕的是看不到未 來誰能挑起國羽的大梁。
第三,中國隊的雙打仍然是薄弱環節,這三次比賽失利的場次,中國隊在五場雙打比賽中輸了四場,所贏的一分還 是年過三十的風云組合。男子雙打競爭激烈,三十多年來國羽也只出現過李永波/田秉義和蔡赟/傅海峰兩對世界頂尖男雙,其他選手只能靠拼,但實力與對手有一 定差距。未來中國隊如果不能培養出新的頂級男雙選手,奪杯仍然相當困難。
第四,中國隊排陣值得商榷。第二雙打派出臨時搭配的鄭思維/李俊慧,目的是出奇制勝,用高快組合打亂對手的準備。可是競技體育比賽勝負主要取決于實力,這對年輕選手的配合和技戰術實力還不足以挑戰世界排名第四的金基正/金沙朗,反而在比賽中暴露出了配合不熟練的缺陷。
第五,中國隊使用老隊員不夠聰明。在1/4決賽輸給韓國隊的前一天的小組賽中,中國隊與日本隊打了五個多小 時才艱難取勝,那場比賽一直打到午夜一點多,極大地消耗了中國隊員的體力和精力。尤其是32歲的傅海峰那場雙打比賽打了82分鐘,男雙比賽的強度非常大, 那場球對傅海峰的體能消耗很大。在休息了不到24小時以后就要和李龍大/柳延星來打,對傅海峰的體能和精力是極大的考驗。
傅海峰/張楠在手握三個場點的情況下未能拿下,非常可惜。第二局最后兩分很明顯傅海峰的體能出了問題,腳下已經跟不上對方的速度了,一分是連續 進攻時腳下沒有移動到位而抽殺下網,一分是對方分球到后場邊線,他腳下沒有移動到位而回球下網。對日本隊的比賽畢竟中國隊整體占優,又只是一場小組賽,沒 有必要非要派上傅海峰出戰。如果讓他養精蓄銳準備接下來的淘汰賽,可能也不至于在最要命的時候出現體能狀況。
最后,作為東道主中國隊并沒有得到有利的賽程。中國隊是東道主,但賽程安排對中國隊很不利。最后一場小組賽 安排在晚場進行,對手還是比較強的日本隊,結果和對手一直打到午夜一點多才結束,對中國隊員的體力、精力消耗很大,第二天休息不到24小時就打韓國隊,傅 海峰很難完全恢復。如果那場比賽能夠安排在小組賽第二輪打,或者安排在當天下午打,讓中國隊員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后再打1/4決賽,可能結果會好許多。
組委會或許考慮到工作日的上座率,把中國隊和日本隊的比賽安排在晚場進行,周末的比賽安排在下午場,但是這個安排客觀上的確“坑”了中國隊。就 在中國隊與日本隊鏖戰時,韓國男隊當天沒有比賽,在與中國隊比賽的前一天得到了一天休息時間,這對于對體能要求極高的羽毛球比賽是很關鍵的。
比賽已經輸了,賽后的復盤很多時候看似有道理,其實都是“馬后炮”,體育比賽和人生一樣,都沒有“如果”可言。其實最靠譜的,就是盡快培養出下一個林丹和風云組合吧……
(冰雪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