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羽名宿:李永波是體面下臺 教練班底太聽話

獨家報導
(吉隆坡11日訊)這是“軟著陸”。
世界羽壇名宿“牛皮糖”韓健說,李永波(羽球)、黃玉斌(體操)、王義夫(射擊)以及馮樹勇(田徑)都將前往新部門履新,是中國體育決心調整在去年里約奧運會表現不好的教練班底的舉措。
韓健說,這可以稱為“軟著陸”,意思是“體面下臺”;擺在涉及教練眼前的,就只有2個選擇,其一就是體面下臺,其二就是退休或經商去,不再涉及體育圈子。
韓健今日針對李永波確認卸下中國羽球隊總教練的議題,接受中國報的訪問時,提出以上個人看法。
缺“危機感”“創造力”
韓健說:“李永波在位24年,有功也有過;功,是在他當年接手的時候,中國羽球正是成績一塌糊涂的時候,不過,我認為,中國羽球那個時候陷入低谷,并不是因為有其他國家崛起,當時,專業化的羽球國家主要還是中國和印度尼西亞,日本都還不是。
所以,那個時候更多的是中國羽球的自身問題,尤其是整個結構和管理問題。”
韓健說:“李永波上任以后,把上面和上面的亂,都很好的整合起來,撥亂反正,也把整個羽球教練和球員等給銜接和團結起來,”
至于李永波的過,他認為主要體現在缺乏危機感和創造力,以致演變到今天這樣的形勢。
他說:“記得80年代我們參加全英賽,那個時候的女單有李玲蔚,韓愛平等,全英賽女單打到8強,有7個是中國球員,半決賽就包辦了,像現在這樣全英賽決賽女單不見中國球員,是不可思議的。”
教練班底“太聽話”
“技術”“能力”脫軌
韓健指出,李永波入主中國羽球后,找的都是“聽話”的教練班底,某種程度上,這樣做可以讓球隊團結一致,但從另一個角度,就彰顯沒有創造力和危機感的弊病。
‘“太聽話,就不夠創新,而且往往聽話的人,業務能力都不夠強;你看看,當年我們那個時代的好球員楊陽、趙劍華、陳昌杰和孫志安等等的,哪有當過國家隊教練?
韓健補充:“加上世界各國都加大對羽球的重視程度,大手筆注入人力物力和財力,以致缺乏危機感和創造力的中國羽球,這幾年來在技術和能力上,都已經明顯脫節。”
大問題“老化”“僵化”
他分析:“中國羽球眼下的大問題,是老化和僵化,盡管有強勢的后盾,如省隊輸送將才,還有專業運作,包括財力和物力的支助。”
對于這次的人士更迭,韓健認為從長遠來說是好事。“一個新的教練需要8到10年才能出成績,你看乒乓球的劉國梁,干了這么多年已經慢慢從臺前退下,郎平的職位調整,也是一個好例子。”
(來源:馬來西亞《中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