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杯失利仍是李永波式敗局 豪賭還得靠年輕一代

后李永波時代,國羽在首個重大賽事中折戟沉沙。他們在蘇迪曼杯決賽中2比3不敵韓國隊,無緣七連冠。決賽中,諶龍、傅海峰/張楠捍衛了奧運冠軍的榮耀,為國羽拿下2分。但是,有女子選手出戰的項目全部功敗垂成。
這也是夏煊澤、張軍分別擔任之后單打、雙打主教練后的首場考驗。他們咀嚼了失敗的苦澀。這也是傅海峰最后一場國際賽事。接下來,國羽的路只會越走越難,夏煊澤、張軍任重道遠。
這仍是一場李永波式的敗局
李永波在任時,締造了國羽的黃金時代,女子項目更是獨步天下多年。在李永波卸任總教練后的首個大賽,國羽并無起色。網絡上開始有人呼喚李永波回歸了。
其實,單就這屆蘇迪曼杯而言,這仍舊是李永波式的敗局。李永波對于現在這支隊伍的影響深入骨髓,夏煊澤、張軍無力在短期內做出改變。換言之,即便是李永波帶隊,國羽仍將難逃這樣的命運。
倫敦奧運會當然是中國羽毛球輝煌的最頂峰。李永波風頭一時無兩,即便出現了讓球風波,也并未撼動李永波的總教練地位。
可在隨后的四年,中國隊頹勢漸顯。女子單打形成了群雄逐鹿之勢,二王、李雪芮丟掉了統治地位。曾經無可撼動的女雙、混雙,又接連爆出不和的隱情。
李永波對于隊伍管理的松散和混亂,導致了國羽在里約奧運會亂象頻仍。最后仰仗諶龍、傅海峰/張楠的兩枚金牌才保住了顏面。
趙云蕾、田卿等人的問題凸顯了管理上,而唐淵渟等小將所遭遇成長之痛則暴露了青黃不接的窘境。一大批中生代選手成績優秀,讓李永波忽視了后備力量的儲備。從表面上看,中國隊有一大批有潛質的青年軍,比如陳清晨等人,但他們經受的考驗和鍛煉不夠,不足以搶班奪權。
等到趙云蕾、王儀涵、王適嫻等人退役,李雪芮又在養傷,中國羽毛球被迫將這些小將推到前臺,而她們尚不足以挑起大梁。今天的果仍舊是李永波種下的因。
雙主教練制度究竟好與不好,很難在如此短時間內得出結論。蘇杯的失利與夏煊澤、張軍關系并不密切。可以說,李永波留給了兩個人的幾乎是個爛攤子。待到傅海峰離開之后,男雙優勢能否保持也是未知數。除了諶龍、林丹壓陣的男單,國羽真正要迎來徹底的換血。
女單落后因未趕上世界潮流
要說到女單了。女單成為了國羽的最大軟肋。無論是誰,在面對韓國、日本等強隊時,基本都是送分題。
半決賽,孫瑜0比2輸給了山口茜;決賽中,何冰嬌0比2輸給了成池鉉。縱然是李雪芮在,能夠贏下與日韓的單打對決,仍挽救不了女單衰落的現實。
中國女單輝煌的歷史仿佛還在昨天。從悉尼奧運會到倫敦奧運會,國羽從未讓女單金牌旁落。可是里約奧運周期,一切都變了,一下子變成群狼環飼,馬林、戴資穎、山口茜、奧原希望、辛杜、因達農等人均具備了不俗實力。
無論是歷史淵源,還是人才儲備來講,國羽在女單方面理應會順勢涌現出新的領軍人物。問題的癥結在于沒有跟得上時代潮流。
在上個奧運周期,女子單打打法趨向于男子化,更加講究速度與力量。而在過往,中國女單更為講究技術。相比較而言,女子網球更早一步進化到男子化打法,大小威、毛瑞斯莫等人讓辛吉斯等技術流早早退出了歷史舞臺。
這應該說是競技體育發展的必然規律,最終力量更為兇悍的馬林奪得奧運會女單冠軍印證了這一點。在上一個奧運后期,李永波并沒有及時調整戰略思路,讓女單緊追時代步伐。
國際羽聯規定一個協會僅能派兩名單打選手參加奧運會,不應該成為女單衰落的擋箭牌。女單現在的局面歸根到底在兩個,一個就是技戰術未能緊跟時代步伐,另外就是小將沒有得到充分鍛煉。從源頭上來追溯,李永波都難辭其咎。
應該靠年輕人去豪賭未來
在我看來,換掉李永波是正確而且及時的。他必須為國羽現在的尷尬境地承擔主要責任。他的問題不僅僅出在管理上,同時技戰術思路也過于保守。
現在,國羽改朝換代,推出了雙主教練制度,新人逐漸走上前臺,林丹等老將仍然發揮著余熱。新一輪的豪賭正式開始了。
雙主教練制度的優勢和弊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顯露出來。這有可能只是權宜之計,畢竟短時間內找到一個適合替代李永波的人選并不容易。無論雙主教練制度是否長期存在,還是會出現一個新的總教練,暫時不急于下結論。
現在這個階段,最關鍵的是年輕一代接班的問題。國羽想要重塑輝煌,必須仰仗青年軍。上一個奧運周期,李永波過于仰仗老人,不僅成績乏善可陳,也直接導致了青黃不接的局面。
而在青年軍的培養上,教練的思路必須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不應該一味堅持自己的技戰術特點,應該睜開眼睛看一開世界發生了什么。
所以,雙主教練制度也好,總教練制度也好,并不是最為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教練員的技戰術水平,以及他們對于年輕隊員的培養。
無論是白貓,還是黑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暫時的失敗在情理之中,改革一定會帶來陣痛。如果我們清楚現在癥結的緣由,也就知道必須給夏煊澤、張軍時間,給年輕一代成長的空間。今天的痛楚會成為明天驕傲的勛章。
(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