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壇優勢項目一姐難產 4W缺霸氣劉子歌隱于池
當年張怡寧、郭晶晶、羅雪娟、張寧、王楠群芳爭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放眼中國體壇,能稱得上姐的只有能殺進大滿貫決賽、能說出“如果我是男人我在中國會比姚明還紅”的李娜。乒羽、跳水、體操這些中國體育傳統優勢項目均面臨沒有“一姐”的尷尬。
其實世界上本沒有“一姐”,因為喊的人多了,“一姐”就成了固定“職位”,可這么多項目的固定職位空缺還真有點不習慣。
羽毛球 霸氣從何而來?
去年5月,從尤伯杯鎩羽而歸后,中國羽毛球隊做過一次針對全隊的問卷調查,調查的主題是“你如何看待女單領軍人物”,內容包括:你認為女單的領軍人物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共有霸氣、膽略、智慧到大氣、事業心、張揚、天才、勤奮等14個選項;你覺得自己有信心成為領軍人物嗎?要成為一名領軍人物,你的優勢和不足有哪些?或者你看好隊里哪名隊員成為女單領軍人物?
國羽將丟失尤杯的主因歸結為領軍人物的缺失。但一年過去了,時至今年5月的蘇杯,中國女單“一姐”非但未能浮出水面,該項目還成為中國隊被對手沖擊的突破口,被教練組推上準“一姐”位置的王適嫻和汪鑫都相繼掉鏈子。
汪鑫1985年出生,來自八一,生于丹東;王儀涵,1988年,上海人;王琳,1989年,杭州人;王適嫻,1990年,蘇州人。這一代的中國女單吹來一股江南的清新之風,但卻少了點湘妹子龔智超、龔睿那身上的潑辣,和遼寧人張寧的那股狠勁。有意思的是,四位姑娘運動服上打頭的都是WANG,老外還真不容易分清楚。于是,媒體說這是一場“四W”之爭。
早在2009年謝杏芳退役后,隊中唯一有過北京奧運會經歷的盧蘭就說:“我們女單就缺一個像林丹那樣性格的人。”林丹幾乎是所有女單姑娘想要學習的榜樣。霸氣、霸氣、霸氣,幾乎每名女單在回答關于性格的問題時,給出的答案都是缺乏霸氣。但是,霸氣從何而來?林丹給出的回答是:“有成績才會有自信,否則你的自信是很空洞的。”可是面對“四W”的成績,這么說也顯得很空洞,她們都并不是沒有拿過好成績,但在領軍競爭的這些年,每個人的表現基本都呈現出一條波浪線,你方唱罷我登場,中國隊冠軍沒有丟掉幾個,可也沒有幾個有分量的冠軍能讓她們其中一個人統攬。
在談到女單領軍人物斷檔的問題時,總教練李永波率先提到的一點是,“張寧這一批隊員退得比較晚,其他年輕隊員在當時獲得的鍛煉機會不多。”晚熟成為國羽“一姐”候選人共同的特點,李永波在小花輸球后都不止一次地提到,她們還年輕,她們需要的是時間,每一個運動員都是在失敗中成長的,而依據國羽當前的綜合實力,也還能承受她們輸球。為了不給女單組壓力,李永波甚至還調侃“一姐”無須過早定奪:“太早定下一姐了,二姐三姐就不干了。到倫敦奧運會誰拿到冠軍誰當一姐,不拿冠軍當不了姐。”
“一姐”候選 汪鑫PK王琳
汪鑫是國羽隊中大器晚成的代表。女單領軍人物“難產”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就是新一代承受磨難的忍耐力相對薄弱,而在四“W”中,只有汪鑫的經歷比較曲折,其他幾人均是在比較順利地一路進到國家隊成為佼佼者,其間并未經歷太多磨難。在剛剛過去的蘇杯中,汪鑫與世界排名第一的王適嫻同樣經歷輸球,但下場之后,“小妹妹”王適嫻在媒體面前表現茫然失措,汪鑫則仍能淡定應對提問,對比之下,“一姐”氣質高下立見。
哪怕沒有進入今年蘇杯的參賽名單,但王琳的名字不能被人忘記。李永波在談及“一姐”話題時不無遺憾地提到,國羽本在去年世錦賽后找到了新“一姐”,這個人就是新科世錦賽冠軍王琳,但王琳的意外受傷讓一切都要推倒重來。因傷休戰大半年,王琳的世界排名已跌落至第100位。她復出后的首個目標,就是參加5月開始的奧運積分賽,她需要用一年時間,從第100位回到世界前四,收復河山。 南都記者 丁淑瑩
游泳 “一姐”隱于池
單論戰績,劉子歌是當今中國游泳隊當之無愧的“一姐”,她是目前隊中唯一的一名奧運冠軍,還曾一月之內三破世界紀錄。但她淡然得有些超脫世俗的個性,又讓自己與“領軍人物”、“頭號明星”這樣的頭銜顯得毫無關聯。
劉子歌不愛拋頭露面,尤其不喜歡面對媒體。教練金煒曾經透露,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09年羅馬世錦賽之間,頭頂奧運冠軍光環的劉子歌只接了兩個小廣告,“一個1萬,1個6千6。”
賽場外的劉子歌總給人拒人千里之外的印象。奧運會后,她和教練隨奧運功臣團去香港訪問,想給教練買架相機,店主認出她來,非要送她一臺,劉子歌斷然拒絕:“我可不會給你的店打廣告。”一次她在飛機上遇到粉絲,竟然緊張得不敢與人合影。
在隊里,她也很少去爭什么。這些年,“劉子歌領銜國家隊出征”成了媒體慣常用的標題,她卻央求記者,別在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領軍人物”之類的頭銜。
金煒有些無奈:“她跟別人不一樣,你看別的運動員紅了,巴不得去拍廣告代言,她說什么也不愿意。”少數出現在公共場合時,她總是感到無所適從。
劉子歌喜歡靜思,以前她看《百家講壇》,讀《道德經》,后來又讀《老子十八講》。體壇是一個名利場,身在其中,劉子歌卻心中淡然,“成或敗太正常了,我對外界的誘惑、對名和利都看得很清楚。”
其實劉子歌身上并不缺少話題,“個體戶”的特殊身份,在當下流行的體制之爭中頗具意味,但她總是沉默應對。而在賽場上,大賽型選手劉子歌也并沒有太多的表現機會。游泳比賽本就不多,劉子歌又經常選擇性地棄賽(如去年的亞運會),絕大部分時間,她都在泳池中苦練。如此低調與神秘,與個性剛烈霸氣外露的前“一姐”羅雪娟有著天壤之別。
“一姐”候選 趙菁值得關注
正如游泳隊前任總教練張亞東所言,如今的中國水軍正處于“群芳”而非當年羅雪娟“獨秀”的年代,2009年的羅馬世錦賽,姑娘們在4×200米自由泳和4×100米混合泳兩個接力項目上獲得金牌,便是最好的例證,趙菁、劉京、焦劉洋、朱倩蔚、陳慧佳等人都擁有了世界冠軍的頭銜。劉子歌雖被稱為大賽型選手,但最近幾年的成績并不穩定,加上高科技泳衣被禁用后產生的種種變數,她能否在今年的上海世錦賽和明年的倫敦奧運會保證上佳的表現尚無定論。而在北京奧運會之前,劉子歌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隊員,蝶飛歌舞一戰成名的戲碼在其他隊員身上重演也不無可能。所以,判定誰是“一姐”人選還有待慢慢考證。
不過仰泳選手趙菁值得關注,她是羅馬世錦賽中國隊中唯一的一位雙料冠軍得主,且性格開朗,較之劉子歌更具領軍氣質,當然,她還需要在世錦賽和奧運會等大賽中繼續證明自己。
南都記者 徐顯強
乒乓球
不缺實力“一姐”,只缺精神領袖
乒羽兩家總是同病相憐,羽毛球在丟了尤杯之后凸顯“一姐”缺失之困,乒乓球同樣在去年因缺乏核心人物而丟掉世乒賽女團冠軍。不過,就在莫斯科那場令人畢生難忘的決賽中,郭焱用表現證明了自己價值,她在丁寧和劉詩雯先后落敗、中國隊已經被逼入絕境的時候為中國隊取得唯一的一分,避免了被橫掃的尷尬。
這場決賽雖然沒有為中國女乒帶來考比倫杯九連冠的輝煌,卻挽救了郭焱的自信。那場比賽之后,丁寧和劉詩雯都陷入了長期的低迷,郭躍也遲遲沒有恢復到自己最佳的狀態,反倒是原本以為要被“邊緣化”的郭焱重新煥發了光彩,在一系列比賽中都穩定地保持了較高的競技水平,逐步確立準“一姐”位置。
直到今年鹿特丹世乒賽之前,施之皓也在央視的一檔訪談節目中透露,他已在內心敲定了未來國乒女隊的核心,郭焱和李曉霞被認可為最令其放心的新“一姐”人選。施之皓同時還提出了一個新穎的概念:“都說核心、領軍人物,甚至雙核心,為什么我們不可以是團隊核心,可以是三核呢?”
中國女乒五朵金花,在施之皓心目中都早有地位座次排定:去年年底在廣州亞運會上拿到三項冠軍的李曉霞,被施之皓認可為可以打90分以上的絕對核心;郭焱和郭躍的得分都可在80分以上;而去年莫斯科慘敗的當事人丁寧和劉詩雯,在施之皓看來只能得60-70分——— 但這都是鹿特丹世乒賽前的格局與形勢,新一輪混戰就在5月份的鹿特丹世乒賽上發生。
被外界一致看好的李曉霞輸掉了世乒賽女單冠軍,她與小師妹丁寧的一場女單決賽意義重大,如果能奪冠,李曉霞距離大滿貫的標準就只差一個奧運會冠軍,那么新一姐的寶座可謂是觸手可及。可惜的是,其反復的表現將在看臺上觀戰的主管教練李隼氣得憤然離場,恨鐵不成鋼的意味溢于言表。
施之皓曾經說過,領軍人物必須具備萬無一失的能力。但遺憾的是,其事先欽點的三大主力在鹿特丹世乒賽上都先后于關鍵環節掉了鏈子:郭焱在八強戰就遭師妹劉詩雯橫掃,郭躍在半決賽輸給李曉霞,李曉霞也未能在決賽中把握機會。最不被看好的小將丁寧異軍突起,爆冷成為新科世乒賽冠軍,不僅再讓國乒新“一姐”人選懸而未決,教練組更需為本月就要遞交的倫敦奧運報名名單大感頭疼。
不過,與羽毛球項目不同,由于綜合實力仍處于世界頂尖,目前新人當家的中國乒乓球隊“一姐”的缺乏并不致命。劉國梁認為,一位運動員的成熟與成績、時間、心態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給這批小輩一些等待的空間,或許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或者換句話說,中國女乒并不缺實力派“一姐”,她們只是缺一位精神領袖。
“一姐”候選 李曉霞PK郭焱
憑借廣州亞運無人能敵的三金成績,李曉霞在施之皓心目中的打分最高,盡管遺憾失落世乒賽女單冠軍,但打入決賽的成績亦算足以交待。李曉霞近這一年的表現在女乒五朵金花中屬最穩定的一個,國乒倫敦奧運會首次報名名單尚未遞交,但李曉霞已被認為是基本鎖定一個倫敦奧運單打名額的隊員。
國乒選擇領軍人物,除了以賽場成績為依據,很大程度上還看教練的偏好和意向,郭焱是除李曉霞外第二個被施之皓欽點為國乒新“一姐”的人選。盡管在鹿特丹世乒賽上大熱倒灶,但經歷過莫斯科之敗的陣痛,郭焱的經驗和能力依然會是中國隊教練組甚為看重的優勢。 南都記者 丁淑瑩
跳水 郭晶晶之后……
事實上,從2010年郭晶晶逐漸淡出國家隊開始,吳敏霞和何姿的所有比賽都被人冠上了“一姐之爭”的名義。從兩人的實力來說,她們已經都具備了接郭晶晶班的實力。
吳敏霞在2008年奧運會之后,有三次大賽得分超過400分,成為一名比較令人放心的選手。和何姿相比,吳敏霞的優勢在于裁判的印象分和大賽的經驗,尤其是綜合性大賽的經驗。雖然上個奧運周期就已經進入國家隊并且參加過世錦賽,但是何姿第一次參加世錦賽只報了一米板這個非奧項目。2009年世錦賽,何姿暴露了自己稚嫩的一面,在比賽中多次出現失誤,表現不甚理想。再看遠一點,吳敏霞已經參加了兩次奧運會,而何姿還沒有過參賽經歷,這種綜合性大賽的考驗上,吳敏霞的經驗肯定要更豐富一點,大賽的抗壓和調整能力也會更強一些。
作為一名競技能力雄厚的26歲老將,吳敏霞的氣質與郭晶晶有相似之處,領隊周繼紅也非常看好她的實力,認為她是“女隊成績最好的運動員,在隊里能夠起到帶頭榜樣作用,綜合實力強”。實際上,在郭晶晶逐漸淡出的2010年,吳敏霞在女子三米板項目上數次奪冠,初現“一姐”風范。但是,吳敏霞有發揮欠穩定的毛病,國際跳水系列賽青島站和墨西哥站比賽出現的重大失誤表明她通向跳水女皇之路依然坎坷。
而20歲的何姿,優勢在于她的年輕和沖勁。在今年跳水系列賽全部四站比賽中,她四次參加三米板單人項目比賽,三次奪冠。在英國謝菲爾德舉行的系列賽第三站爭奪中,何姿牢牢地掌握了比賽主動權,最終以超過26分的優勢把吳敏霞拉下馬,順利奪冠。更為可貴的是她的發揮已相當穩定,今年系列賽盡管長途奔波、連續作戰,她除四奪三米板雙人項目金牌,屢戰單人項目,得分都在370分以上。當然,作為一名年輕隊員,何姿缺少奧運會等大賽的歷練顯然是其短板。
世錦賽成績是觀察吳敏霞與何姿通往跳水女皇之路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在郭晶晶世錦賽五連冠耀眼的光環下,她們倆的成績都顯得有些暗淡:吳敏霞三次獲得世錦賽三米板獎牌,最好成績僅為兩次亞軍,何姿墨爾本世錦賽拿到過一米板金牌,羅馬世錦賽上僅獲得三米板第四名。然而她們證明自己實力、沖擊跳水“一姐”的絕佳機會即將到來,上海世錦賽將于7月開幕,這是郭晶晶退役后的第一屆世錦賽,屆時誰能在后郭晶晶時代繼續捍衛中國在三米板上的優勢和尊嚴,誰就有可能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進一步奠定自己跳水女皇地位。
“一姐”候選
霞姿爭艷
吳敏霞說“我很排斥‘一姐’這樣的比較和稱號,我覺得沒有必要。”而年紀更輕的何姿自然更不可能強出頭,從她嘴里出來的總是“學習”,“我其實還有很多方面要像霞姐姐(吳敏霞)學習。”
實際上作為曾經的跳水女皇,伏明霞、郭晶晶在不斷影響和塑造著人們心中未來跳水女皇的形象,人們傾向于把她們絕對一流的競技水平和身上所具有的某些特質作為評定新跳水女皇的重要標準。
令人欣慰的是,不管是何姿還是吳敏霞,她們都用良好的狀態證明:郭晶晶之后,中國女子跳板后繼有人。隨著郭晶晶、帕卡琳娜先后退役,何姿和吳敏霞很可能會創造一個雙姝齊艷的“霞姿時代”。南都記者 徐顯強
體操 “一姐”在“二線”
作為奧運會冠軍和9個世界冠軍得主,程菲是中國女子體操隊獲得世界冠軍最多的隊員。
作為體操“一姐”,盡管程菲遠離賽場兩年多,但媒體對她的關注一直沒放松,接受采訪時,她也跟記者開玩笑似的說到了這一點。對此,陸善真也看在眼里,但他認為這不完全是壞事,“程菲的氣場仍然很大,希望程菲抓住這個氣場,建立起自己真正的信念。”
由于體操項目的特殊性,在國內很多女運動員不到20歲就選擇退役,現在程菲已經是一名23歲的老將,能堅持到現在著實不易。
程菲受傷之后,中國隊在跳馬上成了弱項,2010年世錦賽,女隊表現也不盡如人意,現在程菲回來了,陸善真認為中國隊又有了底氣,“另外,也可以為老運動員運動壽命的延續做出表率。”
對于程菲來說,目前最大的問題不是年齡,而是傷病,全運會受傷后,國家隊曾對外宣告,程菲至少要有一年的治療恢復期。
因此,程菲不像年輕隊員那樣專心在體操房訓練,而是每天只練半天。在全運會受傷后,程菲說過:“體操,我想暫時放一放,緩一緩,我希望學習的時間能逐漸增加,并趁養傷的時間思考一下未來。”早在2004年的時候,程菲就是武漢體育學院藝術系的大學生,目前她已是武漢體育學院的碩博連讀生。
去年的鹿特丹世錦賽,中國女隊僅獲女團銅牌、女子全能和平衡木兩個單項銀牌。雖然江鈺源的女子個人全能銀牌是中國女選手歷史最佳戰績,但零金牌的結果也是中國女子體操隊自2003年世錦賽以來的最差戰績。首次作為隊長出戰的江鈺源賽后除了自責,更表示非常想念前任隊長程菲,因為“如果她在,我們會有一種特別的士氣。”
江鈺源懷念“大姐”程菲,一方面是因為沒有程菲,中國女隊的“短板”立即顯現出來。在本次世錦賽上,中國女隊沒有一名選手獲得跳馬決賽資格,自由體操也失去了向頂尖選手叫板的實力,可程菲帶給中國女隊的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優勢。由于體操運動員普遍年齡較小,在賽場上很多因素都可能對她們的心理產生微妙影響。此前程菲在能起到定海神針作用,而今縱觀中國女子體操隊內,似乎還難尋擁有同樣氣質的領袖人物。因此,對中國女子體操隊來說,加快培養一名具有領袖氣質的程菲接班人已是當務之急。 南都記者 徐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