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偉出局本可能更早 若無鷹眼這是一場0-2完敗
任誰恐怕也不會料到,本屆世錦賽的第一樁“大新聞”,會是以如此這般的方式產生。
48小時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一臉輕松、躊躇滿志的拿督威拉李宗偉,還不曾來得及在格拉斯哥邁出自己的第一步,便已伴著全世界球迷無盡的嗟嘆聲,草草地走完了最后一步。
所謂“開始即結束”,大抵不過如此了罷。

類似這樣的數據放在過去,要么是屬于萬眾矚目的林李大戰,要么也多半會成為李宗偉與蓋德、陶菲克、諶龍等等一線強手之間戮力相搏的注腳。
然而如今,這組數據所出現的場合,卻是世錦賽的第一輪。至于同拿督威拉隔網而立的對手,也換成了一個名叫布萊斯·利維德茲的高盧人。

在利維德茲身上,或許只有兩點值得一提:
首先,他是昔日丹麥天王皮特·蓋德的門徒。其次,這也并非他第一次戰勝李宗偉。
事實上,早在整整10個月前的2016丹麥賽上,利維德茲就曾以幾乎一模一樣的方式,在李宗偉34歲生日當天將其斬落馬下——
首局關鍵分發力勝出,次局李宗偉加分贏回一線生機。及至決勝局,雙方心態看似此消彼長,拿督威拉卻在幾近穩操勝券之際“斷電”,將近在咫尺的晉級門票拱手相讓。
兩次爆冷,非但過程幾多相仿,就連比分都異常相像。
只是這一晚,世錦賽賽場的宏大舞臺,以及更為跌宕起伏的三重回環劇本,終究不免令人愈加扼腕。

事實上,自從比賽伊始,就已有無數人早早看出,此役站在場上的那個瘦削身影,絕不是一個為我們所熟知的、最好的李宗偉。全場自始至終,他都在一種游離于低速巡弋與高速突破之間的尷尬狀態下勉力為繼、掙扎前行,昔日在第二梯隊球員面前行云流水、大開大闔的瀟灑快攻,此番窮盡整場都難覓蹤影。
但競技狀態已然渙散到這步田地的李宗偉,反而一度遇上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絕好運氣。
第二局尾段13-18落后之下,一鼓作氣連得7分的神跡且不多表,單說這一局加分纏斗的絕命時刻,那次從懸崖邊緣依靠鷹眼完成的起死回生,就足夠將無數人驚出一身冷汗。

司線示意界外,回放壓線1/5。來球剛剛落地的那一瞬間,利維德茲已經開始振臂歡呼——要知道,如果放在鷹眼系統尚未服役的五年前,就憑這一球的毫厘之差,便足夠提前25分鐘宣判李宗偉的“死刑”。
不知在那一刻,該有多少球迷連連慨嘆“李宗偉命不該絕”。
可諷刺的是,逆天改命之人,偏偏大都其貌不揚。

決勝局進行到15-11,仿佛一切都落入了最常規的劇本:心態明顯失衡的利維德茲業已一觸即潰,而從第二局虎口脫險、重回正軌的李宗偉,此時在所有人看來,都決不可能無法最終兌現勝利。
要知道,無論場面上再怎么兇險,這畢竟也只是世錦賽的首輪而已。素來與慢熱二字毫不沾邊的拿督威拉,即便從概率論的角度分析,怕是也幾無可能在此處馬失前蹄。
然而,就從15-11之后的這一分球開始,接下來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里,李宗偉竟有如著了魔一般,開始在最不合時宜的節骨眼上選擇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一系列漫無目的的托大和潦草的低級失誤,讓原本該是勢如破竹的勝局,瞬間回到了犬牙交錯的迷霧重重。

17-16的那一分球上,多少人看來本足以奠定勝勢的一個多拍回合得分,卻成為了李宗偉全場比賽的最后一次領先。化用當初2006年世界杯1/8決賽上,黃健翔評價澳大利亞隊時的解說詞來講,這一戰的李宗偉,打得太保守、太沉穩了,沉穩到我們已無法從他的球與球之間,嗅出哪怕一絲無所保留的味道。
在所有需要奮起一搏的時間節點上,昨晚的拿督威拉,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收勢、選擇了減速。
殊不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就是這屢屢一慢過后所留下的破綻,才最終給予了毫無保留、全場強攻的利維德茲實現爆冷的縫隙。
此誠天之亡君者,然亦戰之罪也。

世錦賽首輪慘遭淘汰,這已經創造了李宗偉職業生涯單項世界大賽的戰績新低。身為仍居于超一流梯隊的頂尖高手,在34歲有余的年紀,還能有多少勇氣去接受這樣慘痛的失利?
縱橫羽林十余載,方寸賽場蕩盡天下豪強,卻從未有一座世界冠軍金杯入賬。一名職業運動員最悲壯的生涯曲線,在李宗偉身上最直觀的體現著。
我們有理由相信,此時此刻,對李宗偉注定是最艱難的考驗——是就此轉身離開,留下一個永恒的遺憾,還是繼續自己的追夢之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或許除了他自己,只有未來無盡的光陰,能給我們一個清晰的答案。

已經發生的,沒有發生的,我們來不及改變,也不可能改變了。
來自微信公眾號《司線LINE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