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丟蘇杯是因準備不充分 國羽挑戰機遇并存
張軍
2017年是新奧運周期的第一年,這一年,雙打組最大的變化就是新老隊員之間明顯的交替。在此之前,雙打組很少遇到老隊員大規模退出國家隊的情況,對此,我認為困難和機遇是并存的。很多主力隊員的退出,的確把年輕運動員一下子推到了最前面,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已經是準備好的,只是一直缺乏發揮的機會和舞臺。
2017年的最大收獲是發現一批有培養價值的年輕人
通過2017年的比賽,雙打組最大的收獲就是發現了一批有培養價值的年輕人,像男雙的韓呈愷/周昊東、譚強/何濟霆等,他們這一批在黃凱祥和鄭思維之后的隊員已經慢慢成長起來。何濟霆/譚強在年底法國公開賽接連戰勝了很多強手,混雙方面,何濟霆也開始拿到黃金賽冠軍,包括女雙的陳清晨/賈一凡都還年輕。所以,我認為這次大規模的新老交替對于雙打組并不是壞事。年輕隊員就是需要不停地通過比賽和歷練去成熟,讓國外的球員看到中國隊一代又一代具有競爭力的新面孔。
蘇杯輸韓國的關鍵是準確不夠充分
對于蘇杯,全隊都非常想去衛冕,最后輸給了韓國隊,我認為不完全是壞事。隊員們的表現已經很好了,特別是半決賽非常困難地戰勝日本隊,很不容易。在這之后,我們還比韓國隊少了整整8小時的休息。我不是在為自己和隊伍找理由,我認為最后輸球的重點是年輕隊員準備不夠充分,覺得贏了日本隊后打韓國隊會好打一點。
韓國隊的6名男雙老隊員退出了,外界認為他們不是熱門。而韓國隊憋著一股氣低調出征,小組賽起便跌跌撞撞,艱難出線和晉級,最后拿到冠軍,反映的是他們很強的韌勁和場上氣勢,這是我們沒有充分準備到。決賽中我們不是沒有機會,像魯愷/黃雅瓊第一局17比18的時候是很有機會的,但就是缺最后那么一口氣。這樣深刻的失利,會讓年輕隊員更成熟。
世錦賽男雙奪冠是集體的力量
世錦賽我們拿到了男雙和女雙金牌,張楠/劉成的奪冠反映的是一定程度的集團優勢。我們不能只看到奪冠的這一對,像李俊慧/劉雨辰3局輸給最后的亞軍組合,如果他們贏了,不排除決賽是我們的內戰。還有柴飚/洪煒,這是洪煒的最后一屆世錦賽,他非常珍惜和全力以赴,1/4決賽中戰勝蘇卡姆約/吉迪恩,為我們男雙奪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這塊金牌反映的是我們團隊的力量。2018年,我們要培養更多年輕組合,讓他們盡快成熟,到世界舞臺展示自己,這樣才能保持隊伍的長久不衰。
陳清晨/賈一凡奪冠也是很不容易的,這也證明了她們的實力和集訓的效果。由于和東南亞運動會時間沖突,印尼和泰國的幾對組合都沒有參加世錦賽,而陳清晨/賈一凡是最怕打她們的,所以這個冠軍也是在比較有利的條件下拿到的。
我們要認識到,今后的幾年困難會越來越多,包括日本隊的集團優勢已經形成,有幾對實力都很強。因此,我們要在現有配置下盡快組出幾對有競爭力的組合。其實,我們年輕隊員潛力是有的,像女雙新選調上來的5名隊員,雖然有4人是單打轉雙打,但經過這兩個月的訓練,她們已經煥然一新,和主力的差距可以說已經很小。再給她們一點進步的時間,她們完全可以和韓國、日本、印尼的對手競爭。(羽毛球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