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ifokp"><p id="ifokp"><u id="ifokp"></u></p></option>
  • <progress id="ifokp"></progress>

    <tbody id="ifokp"></tbody>

  • <menuitem id="ifokp"></menuitem>
      <progress id="ifokp"></progress>
      <tbody id="ifokp"><nobr id="ifokp"></nobr></tbody>

    1. <menuitem id="ifokp"></menuitem>

      1. <progress id="ifokp"><bdo id="ifokp"></bdo></progress>
        歡迎光臨珠海王之王軟件有限公司
        24小時熱線電話 400-878-3368

        “以館養館”體育館的發展路越走越寬

        admin 2013-11-28 931 次

         坐落于個舊市金湖畔的州民族體育館,主館造型宏偉,堅實。銀白色的建筑總體,顯得分外鮮明、突出。
           
          10年前,州委、州政府和州體育局為了加我州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滿足和豐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作為40年州慶的獻禮工程,州民族體育館于1997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近10年來,州民族體育館的管理者們利用政策、場館開放、體育人才技術三大優勢,不斷推動體育/向前滾動發展,探索出一條“以館養館”的發展路子,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6年實現經營收入496萬元,員工也從建館初期的3人發展到94人。

          正確思路帶來好發展

          州民族體育館建成后,針對體育館的管理模式,州委、州政府邁出了大膽的一步,體育館人事管理定位為正科級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自收自支。在這樣的背景下,紅河州體育局副局長魏強被委任為體育館館長擔起了重任。

          說起昔日州民族體育館,魏強記憶猶新。1997年,州慶活動結束后,他和另外兩個同事開始負責管理上萬平方米的體育館。那時體育館的狀況,一方面是體育館閑置的體育設施資源;一方面是可以培育的日趨蘇醒的體育消費市場,如何把兩者的最大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呢?

          站在空曠的體育館里,魏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如何經營好這龐大的家產呢?依照全國體育館的經營管理狀況來看,95%以上的場館都是艱難運轉,效益不明顯,每年都需要當地財政撥付大筆資金來維持,成為政府沉重的包袱。體育館是用納稅人的錢建起來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為他們服務,如何既讓他們滿意,又能把這空曠的場地盤活,自己養活自己?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到外地考察后,結合紅河州的實際情況,魏強提出了州民族體育館經營管理方案。他說,體育館如不改革走新路,開辟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新思路,未來發展就是死路一條,只會給政府帶來更加沉重的負擔。體育館只有走向社會化、市場化,才能保證充分發揮體育館功能,減輕政府財政壓力。

          方案初步定下來,首要的問題是先管好、用好體育館設施,在用好的基礎上想辦法開發。魏強說,管理不好,使用不了,根本談不上開發。因此,首先雇來了保安,為了減少開支,保安同時負責場館衛生。

          有了梧桐樹,還要把鳳凰引進來。體育館的管理者們積極想辦法,把全州有實力的各單位引來開運動會。一時間,設施用起來了,體育館熱起來了。但不可能天天有運動會開,而且運動會和大型會議、活動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去哪里找這么多“臨時工”呢?回憶著當年的艱辛,魏強苦笑著說:“那時候,州體育局全體工作人員經常成了守門、掃地的勤雜工,有時候還動員家屬來幫忙。”

          當時,體育館有一個羽毛球場,完全免費對群眾開放,但羽毛球場地仍經常處于閑置狀態。體育館的管理者通過調查后發現,不少老百姓的習慣性思維是身體有病了,就去買保健品、買藥吃。如果能使其轉變到花少量的錢買運動、得健康的思路上來,體育館的產業化發展將得到極大的推動。為引導廣大群眾把參與體育運動視為追求時尚的象征,體育館的管理者們把開發放到了議事日程,首先把羽毛球場增加到了4個,滿足廣大羽毛球愛好者需求。慢慢的,喜歡到體育館打球的人越來越多,到第二年已經出現排隊現象。于是,管理者把無償提供場地變為有償服務,收費的同時提供了更為完善的服務,也提高了體育館的知名度。隨著鍛煉的人越來越多,單調的羽毛球項目滿足不了群眾的要求,管理者們又針對消費者的要求,緊緊圍繞發展全民健身活動為主題,又建設了乒乓球室、棋牌室、臺球室等體育設施。之后,在確保體育業務指標完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力和閑置的場地設施,開展多種經營,逐步提高體育場館自我補償、自我更新的能力,充分發揮現有體育設施的社會服務功能,對體育館實行企業化管理,使之由事業型向經營型轉變。

          然而,在人們的一般認識中,公共體育場館是公共資源,是供人們健身、休閑、娛樂的場所。管理方見縫插針,用這點場地搞“副業”,把公共資源變成賺錢場所的做法,當時造成了不小的矛盾,群眾的意見非常強烈。一方面,體育館雖為事業單位,但一直實行自收自支。政府財政撥款只能專用在大型賽事活動、場館維修、設備建設等支出上,員工的工資、福利及日常管理開支,都來自場館的有償租用收入;另一方面,城市公共資源是政府投資建設,便于群眾娛樂、休閑、生活的設施,其主要功能是服務于廣大群眾的需要。如果處理不好,體育場館管理方的商業行為就有可能觸及群眾利益,從而出現矛盾沖突。州民族體育館的管理者考慮到這些因素后,狠抓服務質量,使廣大群眾成為公共資源的最終受益者。最終取得了廣大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體育館在保證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傳統項目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又先后完成和啟動了網球、保齡球、健美、健身等新興運動項目。對于群眾不熟悉的一些新興運動項目如網球、健身等,體育館積極開拓,采用舉辦網球公開賽、雇請專業教練陪練等辦法進行推廣。隨著餐廳、體育門市部的引進,一步步把人氣帶進空曠、冷清的體育館。

          州民族體育館的管理者們還把體育彩票列入體育產業的重要內容,并通過對新老體育彩票銷售員的培訓,促進彩票銷售額的增長。

          完善服務功能擴大發展

          摸著石頭過河,圍繞體育開發,堅持消費者需求什么就服務配套什么的服務宗旨,近10年來,體育館的服務功能越來越強。

          過去,體育部門一直都是靠財政撥款維持,這是因為其擔負著政府的職能。為了變體育館管理機制的事業服務型為經營服務型,便于對外經營,1999年末,州民族體育館組建了紅河州體育商貿服務中心,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模式,這意味著體育館除了承擔政府的職能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發展體育產業,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紅河州體育商貿服務中心成立時一無所有,在沒有啟動資金,沒有政府投資的情況下,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獲益”的原則,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充分利用自己的場地、設施優勢,為社會提供活動場地,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改革中求生存的原則,打破以往等、靠、要的思想, 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子。

          目前,州民族體育館新增了網球館、體操館、游泳館、高爾夫練習場,增加了乒乓球、羽毛球運動場地和茶吧等設施,已經發展成為融文化、體育、訓練、演出、展銷、健身、休閑、觀賞、娛樂餐飲、住宿、停車為一體,擁有94名職工、18個項目經營部的綜合性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成為紅河州體育產業在設施、功能、經營條件上的一枝獨秀。

          為了把體育館做大做強,增加體育館的功能,體育館依靠自身力量實行滾動式發展。1997年建館時,占地21144.6平方米,建筑面積8208.37平方米,與體育館配套建設的住宿餐飲部2443.14平方米,前后廣場停車場5708.4平方米,館內設3338個座位,裝有比賽燈光,演出燈光、音響和電子顯示屏。集多項體育比賽、報告會、集會、大型文藝演出、休閑娛樂、商貿活動于一體,是一座具有現代化綜合功能的體育館,與體育館配套建設的附屬用房設有33間客房82個床位和可供140人就餐的餐廳。

          2000年,體育館在原有一塊網球場的基礎上投資擴建2塊室內和2塊室外網球場,場地面積2760.79平方米。

          2004年成了體育館的設施建設年,又投資400多萬元建成了面積2992.79平方米的體操館。體操館的建成彌補了紅河州無體操館的空白,為當地培養高水平體操運動員提供了訓練場地和比賽場地,同時,還兼顧了經營性質的健美、健身活動。在前廣場北側原規劃用地上建蓋了一幢投資450萬元的9層綜合樓,以改善和提高職工、教練員的住房條件,為穩定職工隊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05年,簡易網球場改造為占地面積2547.25平方米,建筑面積5590平方米,帶住宿、休閑廳及沐浴室的豪華運動場所。此外,利用招商引資,擴大經營范圍,把體操館的空閑樓層租出去,這又增加了一定的收入。

          更新觀念創造財富

          體育館應當發展什么以及如何發展?管理者們清楚地認識到,在市場經濟意識不斷增強的體育市場的大背景下,不改變體育館的功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價格適宜、內容豐富、環境高雅的活動場所是體育館的責任。因此,體育館的發展就要在服務的基礎上實現創收。

          集體經濟創收最大的矛盾就是財務管理失控,導致最終虧本。為了杜絕這一現象,州民族體育館的管理者們打破了事業單位不能搞商業性收費的局限,實行目標考核制度,就是根據運動項目分為住宿餐飲經營部、運動休閑經營部、體育商品經營部、網球場經營部、停車洗車經營部、體彩經營部、工會經營部、網吧經營部、職工食堂經營部、體操館經營部和游泳館經營部、高爾夫球場經營部等,各經營項目根據經營特點,由項目經理負責管理和運作。通過工資與任務掛鉤的考核辦法達到了經營項目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目標。

          目標項目管理是一種基本的管理技能,它通過劃分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的方法,將許多關鍵的管理活動結合起來,實現全面、有效的管理。為了讓目標管理落到實處,州民族體育館還投資建立起了微機內部管理網絡,實行有效管理。實現了微機網絡管理后,辦公室工作人員工作量相對降低,去年,根據實際情況將辦公室人員調劑到一線,由原來的12人降低到現在的4人。而且每個經營部的經營情況在網絡的報表里一目了然,利于領導層根據經營情況及時調整服務內容和范圍。

          目前,在沒有政府投資一分錢的情況下,州民族體育館靠自我發展購置了8輛公務用車,最貴車輛達80多萬元,但這些車并沒有成為體育館的負擔。自從實行目標管理,開展向外出租業務后,在保障本單位用車的前提下,去年還創收20多萬元。

          經過幾年的實踐,不斷完善,目前,項目目標管理已基本成熟,不但使體育產業走向良性循環,而且培養了一大批中高層干部。魏強認為,試行目標項目管理是州民族體育館發展的亮點。

          體育產業要發展,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經營、服務和管理隊伍,有一批優秀的經營、服務和管理人才。州民族體育館注重對人才的培養,他們采取多種方式,通過培訓、引進、聘任和聘用綜合性體育經營人才。據了解,州民族體育館每個職工每年都有兩次以上到外地考察的機會,帶職工到全國各地旅游長見識。目的是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形式,加強職工的服務意識,學習外地好的服務理念,加強自身修養,更好地工作。魏強說,每年花這點錢值,通過這些活動,讓大家更了解對方,職工的凝聚力越來越強,才能把工作做好。職工的工資收入也由建館時的每月200元增加到1000多元。

          目前,州民族體育館已經逐步建設了一支懂管理、善經營、知識面廣、結構合理的體育產業管理、體育經營開發人才隊伍,培養造就了一批高素質的干部職工,總結出了一套科學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

          發展體育旅游實現新發展

          州民族體育館新建的網球館已經越來越吸引到昆明、玉溪等地的人在節假日到此消費。來自昆明的張先生說:“這個網球館設施、環境都不錯,到個舊看朋友,住在網球館里,既鍛煉了身體,又找到了一個和朋友交流、聚會的好地方。”

          盡管中國的旅游產業在最近幾年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不可否認,“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走馬觀花依然是國人眼中旅游的代名詞。一種兼運動與休閑為一體的新項目——體育旅游作為一種目的性明確的主題旅游,已經越來越為大眾旅游所接受。哪有賽事,哪就有消費者。經過多年的發展,體育館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所以,體育館的管理者們借助體育場館設施,積極發展體育中介,允許和鼓勵社會體育經紀組織、經紀人承辦有一定影響、群眾喜聞樂見和高水平的國內國際商業體育競賽,形成有一定影響力和規模的區域性賽事活動,實現參與者多方共贏,不僅提升場館經濟效益,同時促進和帶動旅游業、體育用品等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使之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新增長點。

          近年來,體育館每年都有全國性比賽,先后承擔了云南省第五屆城市運動會、云南省十二屆運動會、云南省大型企業老人運動會、全國青少年體操錦標賽、全國青少年跳水冠軍賽、全國擊劍冠軍賽(第一站)等賽事。這些賽事的舉行,不但擴大了體育經營性項目,讓群眾有更多觀賞賽事的機會,而且推動了本地消費,提高了紅河州、個舊市、體育館對外的知名度。

          喜歡羽毛球的王蘭女士家住個舊市五一路,家門口的風雨館里就有活動場所,但她和她的朋友們都愿意舍近求遠跑到城外的州民族體育館。她告訴記者,州民族體育館雖然遠了點,但這里衛生好、服務好,所以,她和她的朋友們都愿意到州民族體育館來鍛煉。

          魏強分析,州民族體育館近幾年的發展經歷證明:地理劣勢不等于發展劣勢,關鍵是要因地制宜,把他們的潛能發掘出來。目前,州民族體育館為滿足高層次消費人群的需要,已建立星級的網球體育場。

          2005年2月,根據州委、州政府的決定,州民族體育館接收了為云南省第五屆城市運動會比賽而建的游泳館。接收時,游泳館雖然經濟效益比較好,但運行成本高,每個月電費都需要10多萬元。為了降低成本,州民族體育館一方面與電力部門協調希望給予優惠;一方面對游泳館的加溫系統進行了節能改造,改造后的加溫系統每月能為游泳館節約電費4萬多元,現在,經營成本降低了,經營效益就提升了。

          同處城外的個舊市田競場多年來一直靠財政撥款養活。為了盤活這份體育設施,2006年4月,個舊市田競場移交給州民族體育館經營管理,移交后,州民族體育館的管理者把田競場改造成高爾夫練習場,改造后的高爾夫練習場于2006年7月12日對外開業經營,到10月已獲得經濟效益76436元。

          居安思危謀發展

          近年來,州民族體育館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我州經濟快速發展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主要矛盾和問題是:目前,對體育產業的指導、協調、控制缺乏法律、法規的支持,體育部門在這一領域的地位及作用是模糊的,不確定的,無法使用法律賦予的權力統一規劃體育產業發展;其次,在《行政許可法》實施后,對體育經營活動的許可取消,這使得在體育市場的管理上,權職不明,制約了體育產業開發和布局。

          2004年,紅河州體育商貿服務中心為了更好地為全民健身服務改名為“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目的是推動體育產業、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成為我州一個活動項目較多樣、配套設施較齊全,多功能、多用途、高層次、高品味的體育活動場所,成為全州全民健身、競技比賽、奧林匹克訓練的基地。

          體育產業屬于朝陽產業,而體育場館的建設屬于長線投資,建設初期就必須考慮長遠。魏強說,在做好體育設施滿足百姓需求的同時,也應該盡力去培育市場。目前,在體育館舉行的賽事,都要不同程度的收取一定的門票費,目的就是培育我州的體育市場,讓體育真正為喜歡它的人服務,而不是自我表演、自我陶醉。目前,網球館、體操館、游泳館、健身館、運動休閑廳的管理就引進了大型體育產業集團的豐富管理經驗、學習歐美的俱樂部化運作模式,提供高層次、高檔次的體育消費項目。

          體育館的改革是一個由點帶面的過程,影響體育館發展的無形因素有很多。州民族體育館將繼續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以此來推動整個紅河州體育場館建設的新一輪發展高潮,千方百計地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活動需要,讓“以館養館”的發展路子越走越寬。

        最好看免费中文字幕2018